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663章 龐大教育經費需求(1 / 3)

實踐證明,絕對的平均主義是行不通的,別說是人類,隻要是生物,都是自私的,隻不過人類從小接受教育,能夠最大程度的掩飾自私,不至於無限放大,導致嚴重的後果。

所以不管是他設想中的知識型社會,還是共產主義社會,都會產生階級差異,隻是需要控製在一定的範圍之內,形成良好的階級流通渠道。

而他設想中的知識型社會,就是誰行誰上,拋棄了家庭背景等相關的附加優勢,僅憑借自身的智慧和知識,就能夠獲得地位,得到尊重,擁有更多的話語權。

去年的高考錄取率相較於往年來說,有了很大的增長,同時考生規模也創下了曆史新高,導致高校招生數量大增。

去年高考考生數量達到了驚人的1000萬人,以後每年都不會少於這個數量,甚至會以較高的速度呈現增長的態勢。

因為我國還處於人口暴增紅利期,這1000萬高考生,還是在年齡段裏麵所占的比例不是特別的高,很多人其實在很早就輟學了。

有一部分輟學的人,願意回來繼續上學,甚至不惜跟著低年齡段的人學習知識,這部分人肯定是喜歡讀書,隻是礙於當時的經濟條件不允許,早早的就出來工作賺錢養家。

針對這樣的好學學生,中國教育公司為他們大開方便之門,不僅允許他們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跳級,同時還他們定製了特殊的學習計劃。

因為這些輟學學生,在社會上摸爬滾打了幾年,更加成熟穩重,更加知道知識的重要性,也更加珍惜他們來之不易重新上學的機會。

甚至在這個過程中,中國教育公司還派遣旗下的老師去專門做家長工作,讓他們已經輟學的孩子回來上學,甚至繞過家長,隻要孩子願意,學校就為他們解決一切後顧之憂。

也就是說,如果家長不同意,學校就為這些學生提供一日三餐,同時包括所有的學習工具等等,讓他們能夠不依賴於家裏支持,就可以安心的上學。

當然規定是規定,學校為他們提供了規定之外的支持,占用了更多的資源,這些多出來的支出,需要他們今後還回來,是詳細登記在案的。

這就相當於後世的助學貸款差不多,讓學生提前支取一部分資金,用於他們現在的學習,後期他們參加工作之後,需要歸還這一部分多出來的資源。

隻是相對於助學貸款,這部分多出來的資源,不需要他們的利息,隻是在當前特殊形勢下,做出的特殊權宜之計。

隨著一大批輟學學生回到學堂,後麵輟學的學生幾乎就不存在,因為義務教育可是法律規定的,不管家長同意不同意,都需要讓他們的孩子上學。

而且現在條件比之前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如果學生願意繼續參加高考,很多家長都支持他們複讀,雖然複讀不能免費,但是絕大部分家長都是能夠支出這筆錢的。

根據中國教育公司的預測,未來參加高考的學生每年會突破2萬千大關,而且這些高考學生,很早就使用智力牛奶,學習成績更加紮實。

因此未來高考的錄取率會比現在高得多,甚至有可能他預測的95%的比例還略微保守,雖然不太可能達到100%,但是應該也會相差不遠。

而且這樣的情況,會在未來一兩年內就會到來,並不是特別的遙遠,這會給我國的高等教育係統帶來了嚴峻的考研。

為了能夠支撐起如此龐大的高等教育,中國教育公司逐漸加大對高等教育的支持,建設大量的高等教育院所,提供大量的資金,用於招募足夠多的教師。

去年的GDP突破了20萬億元大關,全國財政收入也達到了6萬億元,而用於教育的資金也達到了創紀錄的1.5萬億元。

由於之前在義務教育階段砸了許多錢用於學校建設,在這個教育階段,已經有了比較紮實的基礎,雖然後麵配合中國房屋公司的城市化建設,有興建了一大批的學校。

但是總體上投資規模反而要小很多,每年隻需要花費大約5000億元,就足夠滿足義務教育階段的經費支出。

所以剩下的1萬億元,中國教育公司全部用於支持高等教育,讓各大高等院所,提前做好準備,至少在學校擴建、實驗室建設等硬件設施上,做到位。

其實我國的財政稅收,所占GDP的比重相對較高,財政收入還是非常可觀的,財政收入能夠支撐起很多的公共福利支出。

之所以有如此高的稅收比例,還是因為趙一的原因,他旗下的企業幾乎全部是屬於獨資企業,稅收和股份製有限公司有著很大的區別。

一般的企業稅收大約在20%左右,而他的企業的稅率則是35%,比普通的稅率整整高了15%,而他旗下的企業在國民經濟當中所占的比例又非常高,才導致整體稅收也提升不少。

這麼做的好處和壞處都非常的明顯,好處就是企業的收入就等於是他個人的收入,能夠隨時在企業之間進行資金流動,不需要再繳納個人所得稅。

壞處就是他旗下的企業整體稅率比起其他企業要高出不少,對企業自身的發展壯大形成一定的阻礙,不過這些他並不是特別的在乎。

因為他旗下的企業從事的都是利潤非常高的行業,依賴的是技術創新,在市場上擁有統治地位,並不需要依靠價格戰來提升競爭力。

所以高一點低一點,對於企業自身的競爭力並沒有太大的影響,而且他旗下的企業數量非常的多,跨企業進行資金流動,整體上稅率還是非常低,相對來說,比較劃算。

如果不這麼幹的話,那麼他旗下的所有產業都在一家企業裏麵,那麼這家企業就實在是太大了,大到他對掌控這家企業都沒有太大的信心。

而且他對於避稅這種事情,並不是特別熱衷,隻要政府將稅收用在實處,切實為國家經濟發展提供支撐,多交點稅反而是有很大的好處。

因為他旗下的企業占據著國民經濟的比重非常高,根據商通貿易公司的調查報告,去年的占比達到了70%,也就是說20萬億元的GDP當中,他旗下企業就占到了14萬億元。

所以政府稅收用於公共服務支出以及基礎建設支出,是有利於經濟發展的,而他旗下企業所占的好處肯定也是最多的,這是相輔相成的。

國內經濟所占份額當中,他旗下的企業占比70%,國有企業占比25%,剩下的5%為民營企業和外資企業所占據,這就是目前國內經濟格局。

他旗下的企業占比呈現逐漸增加的態勢,並沒有因為國有企業改革,而有所下降,反而表現的更加強勁。

一方麵自然是他旗下的企業競爭力非常的強,很多企業在自己所在的行業,都是出於壟斷地位,就算不是壟斷地位,也是頭部企業。

處在這樣的地位,不管是企業利潤,還是企業市場規模,甚至是企業聲譽,都要比普通的企業要強得多,這會帶來很大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