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695章 航母入列儀式(1 / 3)

雖然兩艘航母的檢測都通過了,他在這裏的首要任務算是完成了,但是卻並沒有回去,而是打算在這邊等到8月1日的到來。

至於之前想要完成的特殊植物培育項目,他在哪裏都是可以做的,反正工作基本上都是在宙靈空間完成,等到培育出自己滿意的植物之後,自動會形成技術資料。

然後直接將技術資料傳遞給實驗室裏麵的高端機器人完成相關的後續工作就可以,所以在哪裏並沒有太大的關係。

他這邊的檢查工作已經完成,但是姚子良帶來的專家團隊,卻是還在工作當中,他並沒有叫停,就讓專家團隊按照自己的節奏工作就可以。

不過根據姚子良的預計,也就三天的時間,到時候,就會將航母正式交給軍方,到時候軍方就會派遣早就訓練多時的海軍航母軍人過來接管。

這些操作人員過來之後,一方麵是實地熟悉航母的各個關鍵崗位的工作,另一方麵這是給航母配備齊全的配套設施。

到時候,航母的艦載機也會跟著部署到航母上,同時已經分配好的其他配套軍艦也會進入航母編隊,等到8月1日舉行入列儀式後,會在東海舉行相關的演習活動。

趙一趁著還有幾天的時間,幹脆去了一趟海燕船舶公司,查看他們那邊的民用船隻製造情況,以及企業的運營情況。

現在我國每年的造船總噸位在去年就已經是世界第一,每年的造船總噸位達到了5000萬噸,達到了全球造船總噸位的一半以上。

其中海燕船舶公司每年的造船總噸位就達到了3500萬噸,剩下的1500萬噸,被中國船舶工業集團所獲得。

隨著我國這些年裏的國際貿易持續增長,我國航運總量出現強大的需求,導致我國自身的遠洋航運產業發展速度也是飛快。

其中以他旗下的千帆船運公司和國有企業中國遠洋航運集團為主,對我國遠洋運輸的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特別是他旗下的千帆船運公司,就算是自成立之日起,每年都接受大量的運輸船隻,依然在運力上保持相對緊張的局麵。

不說其他運輸市場,就是他旗下的企業,每年的運輸量也是非常的龐大,占用的運輸噸位就相當可觀,更何況這幾年裏麵,千帆船運公司的全球業務發展的也非常不錯。

由於海燕船舶公司製造的遠洋貨輪,在運營成本上碾壓其他造船企業的貨輪,其中主要的船隻都被千帆船運公司購買。

現在千帆船運公司旗下的遠洋貨輪,是清一色的海燕船舶公司製造,在國際遠洋運輸領域,具有先天優勢,自然就可以拿到大量的訂單。

而國有遠洋運輸企業,在成本上麵也是相較於其他的遠洋運輸企業有較大的運輸成本優勢,同樣獲得了許多國際訂單。

可以說,我國現在不僅是造船大國,同時也是遠洋運輸大國,在這方麵的實力,逐漸和我國在全球的經濟地位相匹配。

之前海燕船舶公司的船塢數量要高於現在的製造需求,不過後來相當一部分船塢都轉讓給了華夏軍事工業公司,就連員工也有相當一部分給了華夏軍事工業公司。

不然憑借華夏軍事工業公司剛剛成立時的情況,根本就沒有足夠的船塢和員工來製造如此多的海軍艦艇,這些都是海燕船舶公司的功勞。

當然,海燕船舶公司也從國有造船企業裏麵獲得了許多熟練的員工,然後又采取了自己培養加上委托培養的方式,才解決了熟練員工不足的問題。

除此之外,就是在造船設備上盡量使用高度自動化的設備,能夠使用設備完成的工作,就盡量減少人力,這樣又節約了一部分人力需求。

不過國有造船企業也沒有吃虧,他們從海燕船舶公司手裏,獲得了不少造船技術,讓國有造船企業的技術水平,直接就達到了世界領先的水平。

不然的話,他們也不會在海燕船舶公司如此強勢的情況下,能夠拿到如此多的造船訂單,雖然和海燕船舶公司沒法比,但是在全球也是屈指可數的存在。

而且由於華夏軍事工業公司的造船任務太重,根本無法短時間內完成軍方的需求,但是又不得不在盡可能短短的內完成目標,以提高我國海軍軍事實力。

所以也有一部分被華夏軍事工業公司認為不是特別複雜的軍用艦艇,交給了國有造船廠製造,甚至相關的專利技術也授權給了他們,讓其具有自行研發的基礎。

這也是變相的給華夏軍事工業公司在海軍裝備領域製造一個競爭對手,而且除了技術不占優勢之外,其他各方麵都比華夏軍事工業公司有優勢。

這樣華夏軍事工業公司,想要繼續在海軍裝備領域占據領先優勢,就不得不繼續在技術領域攀登高峰,拉開和國有造船企業的技術實力,不然就很難和國有企業競爭。

就目前的情況來說,華夏軍事工業公司在海軍裝備技術領域要遠超國有相關企業,如果他們不懈怠的話,這種優勢會繼續保持下去。

但是如果他們不思進取的話,可能10年或者是20年之後,就有可能在這方麵被國有相關企業追上來,到時候他們將會失去一大塊的業務。

在所有軍事裝備業務裏麵,海軍軍事裝備領域,不僅業務量大,利潤也是非常的可觀,丟掉這一大塊業務,將會對企業造成很大的打擊。

有了國有造船企業在背後追著,可以讓華夏軍事工業公司保持適當的競爭壓力,讓其不得不繼續努力前進,主要這個目的達到了,些許利益的出讓也就算不得什麼。

最重要的是,我國造船業的大發展,為我國培養了數以百萬計的產業人員,為我國海軍裝備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技術其實他從來就不缺,缺的就是能夠足以勝任的產業人員,加上當前我國國民的整體知識水平有限,很多領域的發展其實在他看來已經非常的緩慢。

也正是因為如此,他一開始就極力在企業推行知識學習的氛圍,不認識字的,就要學習認字,認識字的,就要學習更高的知識,以此提升我國民眾整體知識水平。

海燕船舶公司這邊的發展可謂是井井有條,目前也已經停止了船塢的建造,目前他們的產能基本上滿足了當前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