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267章 反搶灘登陸作戰(1 / 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接替二連化裝偵察小組對紅軍集結區域進行偵察無疑是最能體現五連戰鬥力的一次任務,事實上吳明軍非常動心。因為搞好了這等於是直接甩了二連一巴掌,就算搞不好也是進退有餘的——你二連不是也搞不好嗎?

但是,他認為最支持他的李遠卻反過來勸說他放棄這次任務,交給更加擅長此類行動的警偵連技偵排。其實吳明軍還沒有意識到,如果在戰場上保持冷靜的頭腦這一方麵,李遠已經超過了他。

李遠對警偵連的了解比一般人要深。

大部分人看到的警偵連是一副什麼樣的麵孔呢,站大門崗。營區大門站崗的就是警偵連的人,警衛偵察連嘛。所以形成了這麼一種印象——警偵連就是站崗的,輪戰鬥力是比不上下麵步兵連隊的。

這種看法是大錯特錯的。

警衛偵察連,有“偵察”二字的部隊絕對差不到哪裏去!

事實上在警衛偵察連裏有三個排,完全不一樣的三個排。警衛排,武偵排,技偵排,大家經常看到的是人高馬大五官端正的警衛排,而武偵和技偵這兩個排的戰士是基本不排外崗的,他們的訓練內容與警衛排大相徑庭。尤其是技偵排,是警偵連裏訓練最殘酷要求最嚴格的排。

警偵連的兵時常會說,雖然在同一個連隊,但是警衛和技偵的兵根本不是一回事。若非如此,李遠這種心高氣傲的人又怎麼會認為警偵連的技偵排比五連更適合執行武裝滲透偵察任務。

人家的實力是擺在那裏的。

因此,從全局考慮,李遠建議讓更有把握的警偵連技偵排來執行這項任務。作為非指揮員,李遠給出這樣的建議看似不需承擔很大壓力,但是他卻要頂著全連官兵的非議,如果錯過這一次機會導致五連在比拚當中落後於二連和八連的話。

都知道有得有失,大家不確定的是在放棄了一些東西之後是否能夠如同預期那般得到另外一些東西。這個過程中不但要靠努力,還要靠運氣,歸根結底是要靠自身的努力。李遠希望他是這麼想的也希望其他弟兄是這麼想的。

紅藍雙方的第一場交鋒以平局收場。作為第九旅俘虜了第三旅的四名化裝偵查人員,其中有第三旅偵察連的連長。第三旅抓住了二連的化裝偵察小組,俘虜了李雙奎等四名戰士。從俘虜的身份來看,第九旅略勝一籌。可是話說回來,第九旅是主場作戰,理應是比客場作戰的第三旅要具備優勢。因此,第九旅高興不起來,甚至認為是輸了一陣。

對抗演習正式開打之前的拳來腳往再精彩不過了。

李遠不知道的是,旅裏采納了他的建議,讓警偵連的技偵排執行武裝滲透偵察任務,並且完全采納了他對滲透偵察的總原則——以指示目標位置為主,以保存自己為主。旅裏幹脆是把這個偵察小組視作一支奇兵,寄希望於能夠在整個對抗過程裏發揮作用。

技偵排的偵察小組出發後,李遠也接到了一道不算好但也不算壞的命令。

旅指揮所正式給五連下達了命令,要求五連組織一支精幹的隊伍,以三十人為佳,作為機動戰鬥隊。也就是說,旅裏采納了他組織機動戰鬥隊的建議,但是對於他提出的新的防禦方案,旅裏沒有任何的反饋。

喜憂參半。

得到命令之後,李遠以二排為主,從一排三排裏挑選了幾個骨幹,組成了機動戰鬥隊,旅裏命名為第五戰鬥隊。番號延續使用本連隊的也是慣例了。吳明軍指派了李逸群和李遠搭檔指揮第五戰鬥隊,李遠協助李逸群。其實大家都知道,真正的指揮員是李遠,礙於他的士官身份,在安排上隻能是李逸群是指揮員。

第二天的下午,第五戰鬥隊就開始了針對性的臨戰訓練。旅裏把借來的猛士高機動車其中五輛配給了第五戰鬥隊,每車搭載5名到6名戰士。在李遠的計劃中,第五戰鬥隊最大的優勢有兩點,一是高機動性,二是有很高的自由度。他們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或者根據旅指揮所的指令對紅軍的薄弱點進行打擊,最難得的是,尋找紅軍薄弱點是高機動戰鬥隊所擅長的。

五台猛士車組成的機動戰鬥隊從早到晚馳騁在海西演訓場的各個區域,從灘塗到縱深的山間原野,再到村莊之間的鋪裝公路,最後是演訓場裏幾座山嶺之間的山穀平地。這些地方很有可能是紅軍垂直登陸分隊的登陸點。李遠一直在計算著幾個可能登陸點之間的距離以及周遭的地形地貌,腦子裏在盤算著應對的方案,與李逸群進行了充分的研究討論之後拿出了草案上報。

臨戰訓練的時間不多,因此在訓練內容上麵主要安排了快速攻擊和快速撤離。另外,旅裏配發了一些偵察器材,使得第五戰鬥隊有了一些偵察部隊的樣子。

經過前後共計五天的準備,到了開打的時候了。

李遠對技偵排的武裝滲透偵察小組的任務進展不清楚,像他這樣的低階士官獲取情報的渠道其實很單一且很滯後。為了能夠對全局有一個大概的了解,由李逸群負責與上級指揮機關保持聯絡,實時獲取最新的戰情通報。

9月18日的清晨,第五戰鬥隊埋伏在左翼的海防林裏。他們淩晨五點就秘密進入了這裏潛伏下來,早飯是用壓縮幹糧進行解決的。

六點整的時候,李逸群結束了和旅指揮所最近的一次聯絡,低聲對李遠說,“司令員要過來,已經在路上了。”

李遠愕然問道,“趙司令員?”

“廢話,軍區司令員還能有幾位?”李逸群反問。

此時,五台猛士車靜靜地蟄伏在那裏,發動機沒有啟動,車身上覆蓋著偽裝網,兵們還用了樹枝進行再度偽裝,所有能發出熱量和紅外信號的都進行了處理。兵們趴在周遭的草叢裏,眼珠子滴溜溜地打轉。他們極有可能要埋伏到八九點鍾,這是很大的考驗。耐得住寂寞才能收獲更多。

李遠輕聲說,“看樣子這場仗比想象中還要艱難。”

“靠想象可不行。”李逸群低聲笑著說,“第三旅是軍區的王牌,咱們第九旅雖然沒什麼名氣,但是大家都知道是塊硬骨頭。如果說第三旅是頭猛虎,咱們第九旅就是餓狼。這樣的對抗可是難得。軍區大老板無論如何都不會錯過這樣的對抗。別忘了,兩個旅代表著的可是兩個集團軍。”

李遠說,“這我明白,不過司令員要過來的消息肯定是傳遍了,大家會更拚命。”

“這是自然。一些人當了十幾年兵也無緣見到司令員,這可是很好的表現機會。”李逸群低聲說,話鋒一轉,“你強烈要求自行決定出擊的時間可是擔了很大的風險,如果達不到旅指揮所要求的作戰目的,咱們五連的評分肯定是要墊底的。”

李遠沉聲說,“副指,打仗這種事情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但我敢立軍令狀,旅指揮所要求的作戰目的不是問題,問題是咱們這個機動戰鬥隊怎麼樣發揮更大的作用。作戰部隊裏就咱們這一隊人。”

“我是同意的,總而言之,怎麼搞我全力支持你。”李逸群輕鬆地說道。

李遠笑道,“功勞是你的,出了事我負責。”

“你這是什麼話,像話嗎?”李逸群低聲怒斥。

“開個玩笑。”李遠說。

李逸群低聲說道,“開玩笑也不能這麼說,我李逸群不是拿兄弟當墊腳石的人。”

“我說錯話了老排長。”李遠無奈搖頭,道。

兩人開始有一句沒一句的聊著,聲音放得很低,很警覺地注視著周遭的情況。在外圍安排了暗哨,主要對灘塗方向進行警戒。第五小隊所處的防風林已經是演訓場的邊緣地帶,紅軍的登陸區域不太可能鋪到這一邊,因此這個位置是很隱蔽的。

一切從實戰出發,換言之,仗怎麼打就怎麼來。

淩晨四時整,藍軍指揮所得到了武裝滲透偵察小組的情報,紅軍的登陸船隊已經出發,預計上午七時三十分到八時整正式對藍軍防禦的灘塗展開搶灘作戰。這無疑是極其重要的情報,很快的通報到各個部隊各個陣地上,所有參戰官兵瞬間打起了十二分精神,利用最後一點時間把該準備的準備一下。這期間不斷有通報下來,比如紅軍對我陣地實施了遠程炮火打擊,經過導演部評判我方的戰損情況。結果,九連倒黴催的,直接被裁定報銷了,隻“生還”了二十多人。敵人影子還沒見著就退出了演習,這讓九連官兵趕到非常的沮喪。現代化戰爭就是如此,作為有生力量,尤其是步兵,你永遠不會知道你會在敵炮火準備的時候就捐了軀還是被最後一顆子彈打死亦或是活到最後。

不斷的有戰情通報下來,紅軍對藍軍實施了遠程攻擊,藍軍同樣的對紅軍實施了是視距外的打擊。這些都是由上級炮火來執行,對兩個旅來說什麼都不要做,聽導演部的命令,根據毀傷結果來進行調整。

於是乎,雙方還沒打照麵就各自損失了一百多號人以及一些技術裝備,不過大致的態勢是沒有變化的。演習的另一個目的是檢驗部隊戰鬥力,導演部有意把握著節奏,重頭戲在雙方地麵部隊接觸交戰的時候。上級指揮機關要親眼看看兩支部隊的訓練成果。

今天的天氣特別的好,東方才露出一些魚肚白之後,能夠看見天空很藍很藍,天上稀疏的雲彩幾乎不動,說明今日會和這個盛夏的大多數時候一樣無風。灘頭的三號陣地上,三個班一線展開在塹壕了嚴陣以待,而在他們身後有高出灘塗的地堡,每一個地堡都有一個班的兵力。除了留下一個班作為預備隊,吳明軍把所有的兵力都放了上去。這是前指的要求,也是五連必須要這麼做的。抽調走了三十人組成機動作戰隊之後,五連的兵力是捉襟見肘了。

這些都不算什麼,兵力不足旅指揮所會進行調配,但是,最新的情況已經充分表明,胡文兵把一支強有力的預備隊藏了起來。消息控製得非常嚴密,甚至吳明軍都隻是隱約有感覺而不知道確切的情況。

事實上,胡文兵沒有采納李遠的建議,但是結合李遠的建議,他做出了一些部署方麵的改變——大大增強了預備隊的力量,以八連為基本,加上警偵連的武力偵察排,加強了機槍排和炮兵排以及足足十輛63A水陸坦克。這樣的情況下,其他方麵的兵力就必須得縮減。

具體到五連,基本上算是頂在了第一線,也就是說是最先承受紅軍打擊而且一定是紅軍火力集中的灘塗一線。五連平鋪一線防禦超過了三公裏,幾乎是紅軍進攻正麵的全部了。說白了是讓五連來當第一批消耗紅軍力量的盾。誰位置靠前誰就要承受更大的損失,而且是難以取得耀眼戰果的位置。二連被安排在了山頂的防禦陣地,也就是說,紅軍打到山腳下差不多是到了筋疲力盡的階段,那個時候才是藍軍有力殺傷紅軍的最好階段。

因此,從部署上來看,二連和八連是比五連有很大優勢的。這樣的安排出來之後,兵們私下說五連又當了炮灰,好吃的都是二連吃了。

“可不是嘛,我們五連上去消耗幹淨了紅軍也差不離了,他們二連就大口喝湯。”

後麵再加上一句話粗話,幾乎成了五連兵們掛在嘴上的怨言了。不過,怨言歸怨言,曆經考驗的五連官兵是分得清楚輕重的。總是需要人頂在前麵的,不是你就是他。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五連的兵們不但明白,而且與往年不同的是,他們有極強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