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魏晉南北朝繪畫(2 / 3)

北朝後期的壁畫墓可舉出山西太原的北齊婁墓與山東臨朐崔芬墓為代表。北齊婁墓的墓葬形製與壁畫題材,表現了北齊皇族壁畫墓規製化的情況。崔芬雖然官位不高,但是卻有極高的社會地位。崔芬出身山東清河崔氏,為北朝最富盛名的士族。門第雖然並未受到法律的保護,但是具有社會聲望與文化上的優越感。比較婁壁畫墓與崔芬墓,可以約略得知北齊皇族與士族,如何運用墓葬圖像題材與風格來凸顯其不同的社會地位與身份。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清河崔氏所處的青州在東晉義熙六年(410)劉裕滅南燕,青州與齊州納入劉宋。宋明帝泰始五年(469)又歸為北魏版圖。換言之,清河崔氏所居的青州曾有近60年間為劉宋所統治。因此,清河崔氏與南朝文化的關就成為特別值得注意的問題。

實際上,在崔芬墓的壁畫中顯示出很清楚的各區域文化因素,至少可舉出南朝文化、青州文化與來自鄴都的影響。崔芬墓中的出行圖的構圖模式,顯然來自傳為顧愷之的《洛神賦圖》中的人物表現方式,與婁墓中以騎馬人物來表現出行不同,也有別於磁縣灣漳墓的墓道儀仗圖。另外崔芬墓中樹下人物圖亦不見於鄴都或山西太原地區。就風格表現而言,崔芬墓中可以見到以不同的筆描法表現不同主題的現象。例如墓主出行線描流暢,設色華麗,而樹下人物則單以白描來表現隱逸的情態。這種現象應該與筆描法的發達與分化有關。在婁墓中,表現的重點在於雜的群像組合,馬的描繪特別生動,為重視形似與寫實性的風格,與崔芬墓重視線描美感的表現有所不同。

南朝出土的墓葬圖像較少,目前對於南朝墓葬中圖像的運用,多是有關建康地區的皇陵,一般士族墓葬與圖像的關尚未明。〈竹林七賢與榮啟期圖〉磚畫為南朝最重要且具代表性的墓葬圖像。本課程內容以討論南方墓葬材料與傳世畫作為主,另外輔以畫論文字的解讀。可分為以下單元:1、以南朝所出土的三組〈竹林七賢與榮啟期圖〉磚畫為例,說明南朝墓葬圖像的特徵。2、顧愷之〈女史箴圖〉、〈洛神賦圖〉與〈論畫〉、〈魏晉勝流畫〉。3、謝赫〈古畫品錄〉。4、山水畫的誕生與早期山水畫的性格。

在進入分析作品之前,要先討論關於品質的問題。魏晉時期開始重視繪畫的品質問題,謝赫《古畫品錄》中的品評與分出等第,充分顯示了對於品質優劣的關心。隨著對於品質問題的重視,自然會產生名作。在這個時期,名作廣受讚美,並且被視為藝術家創造力的結晶。以現在研究繪畫史的角度來看,當然不會認為繪畫史僅是偉大畫家的曆史,不過在這個時期,中國首次出現了偉大的藝術家與深受敬重的名作。《竹林七賢與榮啟期圖》與《女史箴圖》都是可作為思索這個問題的絕佳材料。雖然《竹林七賢與榮啟期圖》為墓葬圖像,《女史箴圖》為傳世畫作,兩者在繪畫的型態上並不相同,但是卻都同樣反映了名作的概念。

另一個問題是傳世畫作的問題。在前幾由於都是處理由墓葬出土的考古遺物,並未牽涉到這個問題。不過由南北朝開始,就要開始麵臨傳世畫作的問題。傳世畫作即為曆代所收藏與流傳的作品,因此有模本的問題。為了保存一件珍貴的原作,往往以作多數的模本為手段。特別是早期繪畫中的傳世畫作多為模本,如何判定模本的年代,如何尋找出模本所依據的原本的畫風,是一個十分困難的問題。模本牽涉到模寫者的意圖與解釋,亦即後人如何理解原作的問題。這時候時代風格的比較,就成為推測模本年代的重要依據。傳顧愷之的《女史箴圖》就是一件極為珍貴的模本。

南京西善橋墓所出土的《竹林七賢與榮啟期圖》為表現了南朝新類型的墓葬圖像。並非以古代的忠臣孝子為主題,而是以時間上較接近東晉南朝的魏晉名士為題材。簡而言之,這是一個中古初期,而非古代的墓葬圖像題材。所謂的竹林七賢是東晉才形成的組合,分別是“非湯武薄周公”,為司馬昭處死的嵇康(223-262)、善嘯嗜酒的阮籍(210-263)、善於人倫識,官品最高的山濤(205-283)、好如意舞、吝嗇好財的王戎(234-304)、雅好老莊並著有《莊子注》的向秀(ca.227-280)、作《酒德頌》的劉伶、善彈琵琶,為阮籍兄阮熙之子的阮鹹。在圖中最後添加了春秋時代的隱士榮啟期,他認為人生有三樂,分別是生為人、生為男、壽九十。圖中榮啟期以古代高士的形象出現。

《竹林七賢與榮啟期圖》運用了樹下人物圖的模式。這個模式原來是用來表現古代聖王,例如山東沂南畫像石墓中的倉頡圖。不過自南朝以後,樹下人物確立為表現隱士圖的模式。在討論漢代繪畫時,曾談到漢代有帝王圖、忠臣烈女孝子等曆史故事圖、文官、武士圖、風俗圖等。隱士圖則為南朝才出現的新的人物畫類別。這種以樹下人物的模式所表現的隱士圖,一直流傳到後代,明清時代的人物畫依然可見到這個模式的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