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6章 屍變(求收藏)(1 / 2)

其實報喪人的說錯了,格桑老太太是中午去世的,她的家在村子最偏遠的地方,一生沒有親人,平時還有一些瘋瘋癲癲的,村民們很少和她打交道,她年老時,許多事也不能做了,日子過一天就少一天,村子裏的人們心好,看她身體不好,每家每戶輪流給她送飯。

今天晚上是繞西家送飯,當繞西打開門的時候,發現格桑老太太已經去世了,他馬上跑到措央家來找紮西堪布。

通常在衛藏,藏人去世後,遺體光著身子疊成嬰兒在母體子宮內蜷曲的樣子,或者把身子放直,再用白色氆氌或者白布裹上,有的用土坯做墊,放在屋內的一角。然後找附近寺、廟中的高、僧推算,推算何時出殯與送往哪處葬台最好,在停屍三五天中,需請寺裏的法師從早到晚念經,超度死者的靈魂,並在房屋中點燃一百零八盞酥油燈。念經作法的法師戴著有骷髏頭飾的馬頭形帽,麵罩黑紗,為的是不讓靈魂看見活人的眼睛。

超度經的主要內容大意是:靈魂嗬你走吧,在路上你可能遇見些什麼什麼,但不必害怕,那是些什麼什麼……最後,祈禱靈魂升天。死者的親戚朋友都要前來家中吊唁。來時帶一壺酒、一條哈達、一點酥油和一把柱香,有的還帶一個紙包,包內有錢,包上寫有“慰問”二字。哈達是獻給死者的,其他錢物是讚助死者家庭。

人死以後,在死人家門口得掛一個紅色陶罐,罐口用白羊毛或白哈達圍上。罐子放有三葷:血、肉、脂,三素,乳、酪、酥的糌粑火煙,並每天加進一些。罐裏的東西是饗祈死者的。

人死後,家人一律不梳頭、不洗臉,取下一切裝飾,不說笑、不唱歌、不跳舞。四鄰也同哀:不辦喜事,不歌舞娛樂。這樣做,是為了讓死者靈魂安安靜靜上天堂。

經高、僧占卜出喪時間,大約停屍三五天後便為吉日,舉行出殯儀式,當然也有時間更短的。

出殯的時間大多在晚上或者淩晨,先從屍體處到家門口用白糌粑劃一條線,然後由死者後代沿著白線把屍體背到門口,以盡孝心。到門口後,便由專門操葬職業的“熱甲巴”用床單或大口袋把屍體背走。

當死者被背起時,後麵有一個與死者同齡的人,一手拿掃把,一手拿破方簍,把糌粑白線掃掉,並把掃起的糌粑及掃把、墊屍體的土坯,統統放進方簍裏,緊跟在背屍人後麵,走到十字路口時,扔在路口當中,表示把鬼魂送走。

出殯那天,親朋好友都到死者家中為死者送行。送行的人每人手中都拿著柱香,一直送到十字路口。家人參加喪葬儀式,但不到天葬台去,而由一兩個好友前往天葬台監督。屍體被背出門之後,背屍人和送葬者均不得回頭看,操天葬者及送葬人在天葬以後兩天中,也不能到死者家中。

而在雅魯藏布江等江河附近,有水葬習俗。尤其是在夏日江河水漲季節,認為水葬不亞於天葬。天葬是將屍體喂禿鷲,而水葬則是喂魚,效果是一樣的,均可以得到超度。於是人們用羊毛繩將死者遺體束成弓形,再拴墜石頭,投入河中。或用白布裹屍,整屍投入江中。也有地方會將將屍體運到選定的水域後,用斧按關節從上到下肢解,砍一塊拋一塊,最後連砍斧、屍袋及四周血土一並投入河中。以前,那些乞丐及鰥、寡、孤、獨等經濟地位低下的人死後會使用這種葬法。現在就沒有這樣多的規定了。

村子離最近的寺廟太遠了,剛好紮西堪布到了這裏,村民們沒有理由舍近救遠,一向熱心腸的藏民們對這種幫忙從來都是見怪不怪的。

“袁諾,我們也去看看。”肖帥有點小興奮地說道。

“我的天呐,人家去世了,你去湊什麼熱鬧啊?你又不是沒有見過喪禮。”我對肖帥這種愛好表示不理解。

“因為這和我們老家一樣啊,你想想每一次回到老家,周圍全是墳,地裏有墳,房子後麵,前麵都有墳,在老家感覺活人和死人住在一起一樣,所有的好地方都被死人給占了,這裏不一樣啦,從到了藏區,你看見過一座墳沒有?這裏應該是水葬拿去喂魚了呢。”肖帥道:“得看看啊,不然會留下遺憾的。”

死肖胖子,你丫這麼一說,以後我再去河裏釣魚會有陰影的,以後吃河裏的魚也會陰影的。

出門後,看到許多村民都向格桑老太太家走去,我之前聽說在藏地人死了以後還會將雙手相交放於胸前,然後將雙腿彎曲放於腹部,就像在子宮裏的嬰兒造型一樣,然後再用白布纏好,想想都挺怪異的。

格桑老太太的家在村子南邊,那房子不大,隻有六十平方左右,牆體呈白色,牆體上方漆著白色和紅色的邊,但因為年久,許多地方都掉色了。那門很低矮,人進去都需要彎腰才行。

我看到許多人手中拿著白色有哈達,我看到措央在門口站著,他和另一個村民接過大家手中的哈達和油燈後轉身進入房間,很快又在門口接過哈達。

措央大叔的兒子尼瑪在我旁邊,我便問道:“尼瑪,你爸拉在做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