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22節(1 / 3)

島行星幹擾了鑽進它的引力場來的流竄分子,改變了它們的軌道,不是把它們踢到太陽係的外麵,就是讓它們在自己的表麵墜毀。

這些入侵的流竄分子即便能突破木星的引力場,也難逃在太陽引力場的作用下,沿著一個扁扁的橢圓軌道轉圈圈的下場。這樣,由於要屢屢與太陽擦身而過,它們被處於太陽係相對內部位置的大行星的引力場所俘獲的概率絕對不會太低。

木星的引力場就是一個保護傘,它可以攔截從小行星群中脫離了公轉軌道直奔地球而來的小行星或者由太陽係外入侵的行星,降低了小行星掉到地球上的頻率。假如木星不存在的話,地球就會以每五十年一次的頻率承受著大小行星的撞擊和墜落,生物做夢也別想獲得高等智慧。

2我下麵要論述的是,恐龍這種古生物在理論上是不存在的。它們中的絕大多數都是虛幻,在這個地球上並無實際存在的可能,盡管曾經出土過它們的骨頭化石。

地球這一太陽係的第三大行星曾經是恐龍王國;從兩億三千萬年前到大約一億六千萬年前之間,在我們人類現在所世代繁衍的同一個地球上,恐龍曾是萬獸之王。出於現代學者們的弱不禁風的研究,這種說法深入人心。但是,依本人之見,這一常識可以從各個角度被推翻。

惡魔島幻想曲第三章惡魔島長達一億六千萬年的恐龍時代被稱為中生代。中生代又細分為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這三個時期。

在最初的三疊紀,恐龍是絕無王者之風的。

它就是個小個子,頂多跟現在的大型犬差不多大小,體形呈流線型。具有鱷類特征的爬行類在當時是體形最大的,極具戰鬥力。它們由於頭部龐大,麵部肌肉也很發達,所以咀嚼力甚是了得,生命力頑強。因此,將這種鱷目爬行類稱為王者才應該是實至名歸的。其他的生物無論大小,都對它懼怕三分。

現在,恐龍被認為是爬行類,並入了鱷目,可這是十足的謬誤。恐龍與爬行類在特征上差別很大,尤其是行走等基本的行動模式迥然各異。

在不遠的將來,恐龍和爬行類必定會被區分為不同種的生物。

在這一時期,同時還存在著被認為是哺乳類祖先的其他動物,它們的體形也很巨大。因此,這一時期理應是這三種生物進行三強爭霸的時期,而當時戰鬥力最強的則是前麵提到的咀嚼力強大的鱷類。不過,恐龍明顯更具未來的潛力。

其原因就在於後足。無論爬行類還是哺乳類,它們的後足都是從骨盆向斜下方長出來的,都是小短腿,因此,它們都采用四足行走的方式,如果不借助扭腰晃胯,它們是走不快的。這四條小短腿使它們的肚子不可能離地麵很高,經常是貼著地麵,因此,它們的移動速度跟爬差不多。腿短出不了快將軍,這在捕獲獵物時是一個很大的劣勢。

我們再來看看恐龍。恐龍的後腿很長,而且惡魔島幻想曲第三章惡魔島是從骨盆向地麵垂直長出去的,跟今天的我們一樣,可以弓著身子直立行走。這一點從它們的骨骼化石中就可以推斷出來。最開始恐龍或許也是四足行走,不過目前尚無定論。

兩足行走時,無須借助扭動身軀的動作就可以走得很快。必要時不但可以采用雞奔式衝刺,而更令研究者們做夢也想不到的是,還能夠做出雙足並攏的袋鼠跳式的動作。到了後來的侏羅紀,雖然也出現了四足行走的大型食草恐龍,以迄今為止所發現的化石來判斷,我們可以順理成章地說三疊紀的小型恐龍已經屬於直立行走龍。

移動速度快意味著可以追得上絕大多數可作為口糧的生物,不僅使肉食生活成為可能,還能夠在追逐獵物的賽跑中擊敗競爭者。在和爬行類以及哺乳類的爭鬥中也是如此,動作的敏捷程度關係到壓倒性的優勢地位,因此,三強爭霸的時代逐漸終焉,恐龍稱雄天下的時代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