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42節(1 / 3)

咐,我馬上就雇人搬去。”心裏喜滋滋地想:搬到了地方,我就好向韓若壁討錢了。”

黃芩發愣道:“送至何處?......你不問買主,問我作甚?”

掌櫃的聽言也愣住了,道:“韓大俠不是為黃捕頭買的嗎?怎麼黃捕頭卻不知情?”

黃芩置若罔聞,拂袖出門而去,隻留下掌櫃的留在原地歎息,遺憾地想:這筆買賣估計是做不成了。

回到住處,更換衣衫後,黃芩將隨身物品打了個包袱,再到渡口,上了艘小客船。

河麵上,濁流滾滾,船帆迎風,舟漿起伏,客船日行百裏,往京城而去。

次日大早,風起西北,樊良湖上的晨霧被吹得向東飄散,大有越刮越旺之勢。

靠湖討生的漁民們最怕遇上這種西北風天,幾乎到了談風色變的地步。因為,誰都知道,西北麵是湖的上遊,連通著十幾條河流和幾處大湖,一旦西風乍起,全部水流都會借著風勢,排浪撞岸,向東南急湧入樊良湖。這時候,百餘裏寬的樊良湖湖麵上,看似波瀾不驚,卻是靜水流深,連百石的大船也無法航行,更別提漁民的小漁舟了。膽小的漁民都隻眼巴巴地站在大堤上,眺望湖麵,不敢下湖。當然,也有不少冒失、膽大的漁民照例下湖,其中不幸的便會翻覆湖中。

韓若壁也站在大堤上。

他在此處不是看熱鬧,是為了等人。

昨夜,任小刀已開始了點燈的作業,所以,今早韓若壁才會來此,瞧一瞧分金寨的人會不會來找他。

那點燈相見的信號,是他和雷鉉一早約定好的。

等到午時,還不見人來時,韓若壁隻覺腹中空空,想著先去酒樓吃喝,明日再去堤上等人也不遲。

正走在街上,忽聽得一陣暴喝:“閃開!閃開!......”韓若壁轉頭看去,隻見街前一路人馬緩緩行來,最前麵的一人正高舉馬鞭,不斷發出吆喝聲。

來的大約十餘人,跨下健駒,衣著各異,帶刀露刃。他們整齊的分左右兩列緩行,擁著中間兩匹馬上端坐之人,且對這他們極其恭敬。看樣子,那二人必是他們的首領無疑。這二人都為中年,一個相貌出眾,打扮惹眼,頭戴上清芙蓉冠,身著紫裳,肩披藍氅,腳蹬雲鞋,似是個道士;另一個腰間掛劍,一襲錦衣,鼻直口方,臉色紅潤,瞧不出什麼來路。

韓若壁再仔細打量,隻見那道士模樣之人麵如冠玉,眉清目秀,細皮白肉,乍看年紀不出三十,但頜下飄揚的三縷美髯,以及他老練成熟的眼神,使人覺得他的年紀絕不在四十以下。眼光閃動間,他留意到那道士手中執著一柄拂塵,拂塵的柄,是罕見的綠玉所製,在日光下晶瑩剔透,綠光流動,甚是特別。

見此拂塵,韓若壁微微一驚,心道:這人莫不是寧王手下的‘小天師’趙元節?他也來了?

☆、第15回:水霧氤氳起扁舟渡迷津,三花朝元海狹路會天師

趙元節是“太玄天師”李自然的師弟,和李自然一起修道多年,自稱‘小天師’。江湖盛傳,這二人不旦一身武功驚世駭俗,且擅長白蓮妖術、江湖巫法,能役使鬼神,撒豆成兵,又可剪紙作人馬,以供驅策,真正是神仙所為,凡人哪裏能會。可傳言終究是傳言,任是說破大天去,其中幾分取真,幾分作假,難免有誇大其辭之嫌。不過,李自然和趙元節也曾多次與人鬥法,傷人於無形,可見確有些讓人懼怕的道行。再加上,一般習武之人如果遇上會點法術的道士,大多是沒折的,因此,昔日這二人在江湖上混跡時,所到之處的江湖人士大多退避三舍,不敢招惹他們。倒是那些修習玄門正宗的道士們,不管資曆深淺,道行高低,隻要一提起這二人,總是滿臉的瞧不上,說他們不過旁門左道,急功進利,終難成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