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331節(1 / 3)

的兩大靈山聖地,也被信徒們視為最靈驗的菩薩的所在。

五台山上有座靈鷲峰,又名飛來峰,峰上怪石崚嶒,礧砢萬狀,古木參天,粗藤盤結,洞壑蝟集幽邃,冷泉渟渟毖湧。這一切使得它在一片高大恢弘、鬱鬱重疊的山巒中顯得尤為突出。更為奇特的是,峰上山石的顏色也與周圍群山迥乎不同,呈灰白色,質地似是白堊一類,實在令人嘖嘖稱奇。

圓照寺,就坐落在飛來峰的峰腰處。

說起圓照寺,頗有些來曆,原為普寧寺,始建於元至大二年,其後之所以改名為‘圓照寺’和一位尼泊爾的高僧室利沙有關。室利沙在永樂年間來到京城拜謁成祖,後受成祖所命至五台山進行佛教文化交流。再後來,成祖駕崩,仁宗即位時,他被授予了大善國師之號。大善國師曆經三代帝王,直至宣德年間圓寂。當時的宣宗得聞此訊,深感悲痛,為紀念大善國師,他命人建了三座塔,把國師的舍利分為三份,分別存放其中。這三座塔,一座在京西的香山,同時為此塔新建了真覺寺;另一座在山西的太原,由內監同太原府的布政使一起督造;還有一座就在五台山的普寧寺內。正是因為此塔,‘普寧寺’被改名為了‘圓照寺’。‘圓照’之意出於佛教的大乘經典《圓覺經》,經文在衍繹‘圓照’一詞時用了‘生死涅磐,同於起滅,妙覺圓照,離於華翳’之語。

已是小寒時節,五台山上降下了入冬以來的第一場雪。雪不大,像撒落在地的糖霜,薄薄地鋪了一層。天光初顯,時候尚早,裹了輕裘,係著緩帶的韓若壁牽著背駝行囊的白馬,從容地走在飛來峰的山道上。

到了圓照寺的山門前,他張目望向這座特有的‘五朝門’,暗自忖道:別家寺廟的山門都隻有三個門洞,象征‘空門’、‘無相門’、‘無作門’,即是佛家所謂通達涅槃的三解脫門,怎的這座山門竟有五個門洞,真是特別。

轉頭,他發現山門外有家小客棧。

如此時節,前來敬奉檀香、隨心布施的香客極少,是以這家小客棧本就門堪羅雀,加之當下時候尚早,店主晨困未消,便連大門也懶得打開了。韓若壁隻得叩門而入,寄存好馬匹和部分行囊。

稍後,他輕裝進得山門。

又行過一段山路,眼見隱於山林中的那座莊嚴肅穆的寺廟被斜風輕雪擁裹著,別有一種虛無縹緲之感,韓若壁的心頭不禁湧起一陣感慨,張口即興吟道:“流風入名刹,迴雪照山林。區區往來客,”吟到此處,他略一停頓,回首瞧了眼來時彎彎曲曲的山路,才微微一笑,繼續道:“碌碌紅塵行。”吟罷,他繼續拾階而上。

這時,寺門‘吱呀呀’緩緩開啟,一高一矮兩個沙彌將一主二仆共三人送出門來。

但見,中間明顯是主人之人五十不到的年紀,頭戴四方平定巾,身穿赭色大襟棉袍,臉形瘦長,眉目端正,眼皮微垂,頜下留有長須,麵上一派豁達。他身後跟著的二人皆是尋常家仆打扮,但黑脖溜粗,骨突肌緊,目中俱斂著精光,單瞧模樣兒不僅丁點兒不似操持家務的家仆,而且完全不像良人,倒有幾分凶賊土寇的戾氣。因此,韓若壁不免多瞧了他們兩眼。

見韓若壁的目光落在自己身上,那二人也不甘示弱地回瞪了他幾眼,之後跟著主人模樣之人下了台階。

當一行三人經過韓若壁身邊時,那主人模樣之人稍稍轉過頭來,若有若無地掃了韓若壁一眼。

韓若壁抬了抬眉毛,衝他輕輕一笑,表示友好。

見狀,那人禮貌地也回了一個微笑,之後帶著另二人匆匆下山去了。

韓若壁則接著不緊不慢地攀階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