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63節(2 / 2)

經過幾天的“打獵行動”,清軍和朝鮮軍隊用“分片包幹”(就是劃分好戰區分工清理)的辦法,終於肅清了平壤城內的殘敵,孫綱和清軍眾將帥終於可以放心的呆在平壤城裏慶功了。

這些日子的“打獵行動”成效桌著,共擊斃日軍824人,俘虜32人,清軍和朝鮮軍隊也付出了犧牲57人的代價,在“打獵行動”中,用作“誘餌”的俘虜一共被打死609人,不能不說日本人的槍法還是蠻不錯的,但也不排除這些“誘餌”當中的某些人命太好,清軍士兵甚至在行動前為這些“誘餌”設了賭局,賭這些幸存的“誘餌”哪個運氣最好,聽說有個日本俘虜居然創下了連續參加行動十次“沒事”的最高“紀錄”!讓孫綱著實佩服這個“冠軍”的運氣(可惜最後還是把命丟了)。

“打獵行動”也暴露出了清軍軍服上的一些問題,清軍的那些花花綠綠的號衣不但不利於隱蔽,而且前胸那個繪著“兵”“勇”漢字的大圓成了日軍最容易辨認的標識,從好多陣亡的清軍士兵沒有被敵人“爆頭”,而是因為被射中了胸`前的“靶心”而喪命就可以知道,後來的許多士兵幹脆不穿號衣投入戰鬥,戰場的生存機會因此大大提高,劉銘傳知道後隨即下令在北洋陸軍中取消傳統號衣,改為利於隱蔽的灰布軍衣。中國的軍服因此發生了變化,也是讓孫綱始料未及的(英國人的紅色軍服也是在後來的布爾戰爭中吃了大虧後才改了顏色的)。

還有就是,由於清軍對隱藏在牆壁夾層裏的日軍十分頭痛,在清軍中的外國軍醫都來幫忙了,他們趕製了一批簡易“聽診器”給清軍將士,讓清軍士兵貼著牆就可以聽到躲藏日軍發出的微小聲音,以此辨別日軍的藏身之處,“士卒以之定倭兵藏匿方位,再以槍攢射,倭兵多死。”,這種“聽敵器”由此成了清軍士兵們的寶貝,“我兵每隔牆射殺敵兵,韓民則爭睹為快,孩童鹹拊掌嘻笑,以為神技。”(吳大成《渡遼平倭日記》),後來這種由“聽診器”發明的東西就成了清軍士兵的“標準裝備”,也是讓孫綱根本意想不到的。

吃過慶功宴,劉銘傳和吳大成因為這些日子太累了,宴會結束後就休息去了,段祺瑞的興致卻一直很高,象有一肚子話要和孫綱說,孫綱本也有些疲倦,但看他這麼高興,不忍心掃了他的興,兩個人找了間屋子秉燭長談,孫綱這才知道了段祺瑞的身世。

第二卷:丁酉分日補天裂 (一百八十二)德國人來了

(一百八十二)德國人來了

段祺瑞是農家出身(根正苗紅哈),父親是個老實誠樸的農民,8歲時段祺瑞隨祖父段佩前往江蘇“銘軍”衛所,從那時起他開始習慣並喜歡上了軍旅生活,14歲時因家道中落,段祺瑞揣著一塊銀元去威海投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