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79節(1 / 3)

的意料。

“今日保全日本,就能保證其異日不複犯我大清嗎?”李鴻章聽了也感覺有些奇怪,不由得問道,

康有為象是不屑於回答李鴻章,而是對愛新覺羅·載湉說道,“日本與我大清同為亞細亞之古國,皆為黃皮膚之同種人類,文化倫理有共通之處,非歐洲白種人可比,彼國民曾受我孔聖教化,又通西方之所長,自明治維新以來,國勢日上,此番兩次犯我大清,以其國軍人篡政故也,輕啟兵端,欲行掠奪之事,是以敗亡,若我大清能助其複國,彼當感我存邦保種之恩,我大清當可引為強援,守望互助,以禦西人。 ”

孫綱聽得連連搖頭,康有為說的頭頭是道,也不是一點道理沒有,可是,他對日本人的了解,從他剛才那番話來看,也隻是皮毛而已。

想不到連大名鼎鼎的康有為先生,居然也是“中日同文同種,共存共榮”的“學說”的“中毒受害者”。

康有為出的這個大大的“餿主意”,要是真的付諸實施了,那中國以後的麻煩可就大了。

第二卷:丁酉分日補天裂 (二百零一)就這麼跑題了?

(二百零一)就這麼跑題了?

“此為割肉飼鷹之舉,萬不可行。”孫綱看這位“維新主力”還在滔滔不絕振振有詞的“兜售”他的“中日同種論”,實在忍不住了,插了一句,打斷了他的話頭。

這位康大先生如果在後世的INTERNET上發表如此“言論”,不被憤青們“人肉搜索”追打成生活不能自理才怪。

“何為‘割肉飼鷹’之說?倒要請教。”康有為顯然對他的這個比喻十分不滿,話語裏隱含怒氣的反問道,

“隻要統一之日本出現,其犯我大清及朝鮮就為必然之事。”孫綱說道,

“何以斷言?”康有為立刻追問道,

“此乃島國之民之天然擴張侵略性使然。”孫綱答道,“彼之文化雖多得之於我,又能隨機而變,融西法於其國,然彼不曉我聖教禮義之精要,隻知利害得失,不曉是非正義,不明感恩仁厚,此等禽獸之邦,隻宜分而壓製之,若使其複統一之勢,必遭其反噬。”

“即便如此,留它一口氣在,牽製泰西諸強,有何不可?”康有為不服氣地反問道,

“若允其複國,就是讓它緩過來了,那就是可以喘口氣了,而不僅僅是一口氣的問題了。”孫綱說道,“這兩者之間的區別可是很大的,曾有言,日本之於中國,得益最厚,而為禍亦最烈。”他看了看愛新覺羅·載湉,又說道。“臣以為,日本之為泰西諸國所瓜分,與我大清有莫大之利,我大清隻可力促之,不可保之。”

“日本戰敗,原是大清口中之食,此番僅占二小島。餘皆落入他國之手,皆汝輩之誤!還敢在皇上麵前妄言!”康有為鄙夷地看著他說道。

孫綱聽他話中譏諷之意甚濃,心中暗暗氣惱,表麵上卻不以為意,從容說道,“孫子曰:上兵伐謀,兩國交戰,兵勢互有強弱。如何以最小的損失換取最大地勝利,才是克敵之道,非在一城一地之得失也,此番我大清雖奪占日土甚少,然較占其本土全境,得益則遠勝之。”

所有的大臣們聽得全都一愣,愛新覺羅·載湉的表情都不自覺地悚然一變,孫綱似乎能感覺到簾子後麵的葉赫那拉·杏貞吃驚的樣子。

這幫人無論是維新派也好。洋務派也好,守舊派也好,該給他們講講大課了。

“何以見得?”李鴻章可能知道他要說什麼,很“配合”地問了一句。

孫綱也學著康有為,給李鴻章施了一禮,說道。“此番明裏是英法德俄四國趁火打劫,搶占日本本土,行瓜分之事,我大清之戰勝果實為他國所竊,可實際形勢遠非如此,我大清雖將日軍逐出朝鮮,又以海軍斷其海道,使其經濟瀕於崩潰,可要想占其全境,非海陸大軍二十餘萬不可。此即占我大清全國總兵力之四分之一。非一時所能調集也。且縱能集此兵眾。現我海戰大勝,海權操於我手。舉數十萬眾跨海東征,登陸其本土或能成功,若久占之,絕非易事,且如此大規模用兵,糧餉又從何而來?國家縱能支應一時,亦無法久持,那時雖得其國,大清也將因此陷入困境。昔隋煬帝四次東征高麗,雖得勝而天下困頓,暴民四起,身滅國亡,為後世所笑,今欲占日本全境,亦此類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