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80節(2 / 3)

不管瓜爾佳·榮祿是哪一黨,或者是他出於維護滿族權貴天下的私心,為了籠絡漢人將領才這麼做的,但客觀上還是對國家有利的。從他接替丁汝昌就任北洋大臣總督直隸等處地方 提督軍務、糧餉 管理河道 兼巡撫事以來,對自己和劉銘傳的行動沒有任何掣肘,反而盡可能的進行了支持來看,這個人還是很顧全大局的,雖然他的名聲不佳,但是作為一個政治家,他的表現其實要比那些隻會空談的人強多了。

還有康有為對李鴻章地態度,就更加讓人難以理解。

這樣地人都不爭取,“維新派”的行事風格之魯莽可見一斑。

在公布了一係列的任免和決定後,朝會的主題又讓康有為給拐到了“變法”上麵來,康有為這次提出的建議是“裁撤舊軍”。

康有為的理由是,舊有的八旗,綠營,還有各省練軍“平日既無操練,又無兵械,身無片甲,手無寸械,隨營靡餉,裝死扮活,遇敵不肯出戰,點冊領餉有名,一聞警報則去其大半,兵將皆望風而逃,不能一用”,建議“盡皆裁撤,各習四民之業,以資治生”。

平心而論,康有為說的都是實情,這類“軍隊”,已經不能稱為“軍隊”了,裁撤是絕對應該的,但是這並不是一個“裁”字就能完全解決問題的。

康有為們不進行深入調查和了解,就隨隨便便地說裁就裁,而且寄希望於皇帝一聲令下,“乾綱獨斷”,也未免太天真了些。

何況愛新覺羅·載湉的實權並不是很大,就是真的能做到“乾綱獨斷”,他也是不可能那麼做的。

八旗,綠營等舊軍存在的問題由來已久,在康有為之前,已經有很多人,象林則徐,左宗棠,李鴻章,穆圖善(滿人將軍),都嚐試著想解決,結果都因為阻力太大而作罷。

因為,這可以說是個帶有普遍性質的社會問題。

八旗部隊自打1840年鴉片戰爭時起因“承平日久”,昔日驍勇善戰的滿族鐵騎已經完全喪失了保衛國家的能力,在麵對洋人的“堅船利炮”和太平天國起義的遍地烽火時“不堪一擊”,由漢人組成的綠營也是一樣,以致於為了鎮壓太平天國,清廷不得不下令組織團練。旗人和綠營可以說是國家出錢供養的“常備軍”,他們吃的是“鐵杆莊稼”,不做任何生計,過的可以說是一種“寄生生活”,這部分人孫綱曾經大概的估算了一下,如果真要裁的話,應該有六十萬左右的旗兵和營兵的生計和出路問題需要考慮,這個問題即使放在了後世的現代社會,對任何一個從政經驗豐富的領導者來說,都是一個不小的考驗。

你康有為現在就憑一句話,驟然把他們全部裁撤,不做任何安置處理就讓他們去“自謀生計”,不引發恐慌和社會動亂才怪。

“維新變法”要是這麼個搞法,不弄得天下大亂都出鬼了。

果然不出所料,他的建議立刻遭到了好多官員的批評,康有為根本不為所動,和自己的“同誌”一起,和反對的官員們開始了“針尖對麥芒”的激烈辯論,孫綱有些“欣慰”地看著他們象“鬥雞”一樣的吵個不停,樂得清閑。

因為,在他這個穿越者看來,這種在朝堂上當著皇帝的麵大打“口水仗”的情況表明,大清朝還是比以前“進步”多了。

不管意見是對是錯,讓“講”這件事本身就很說明問題了。

爭吵根本沒有結果(也不可能有結果),愛新覺羅載湉讓他們吵得心煩,顯得有些疲憊不堪,恭親王愛新覺羅·奕看了看簾子後麵葉赫那拉·杏貞,喝止了他們的爭吵,宣布朝會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