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95節(1 / 3)

,其實仍有科舉的影子在裏麵。故此,有人稱科舉是中華文明的“第五大發明”。

但中國從明代開始以後,科舉的考試內容逐漸陷入了僵化,因封建統治階級的需要,加上八股文的盛行,使考生的眼界、創造能力、獨立思考能力都被大大地限製了。大部分人以通過科舉考試為讀書的唯一目的,讀書變成隻為做官,光宗耀祖的“敲門磚”。從另外一方麵來講,科舉製度亦限製了人才的出路。 到了清代。 這種情況更是變本加厲。從無論在文學創作、或各式科學技術方麵有傑出成就地名家,卻大多數都失意於科場這種怪現象就可以想見當時的情形。科舉製度為政府發掘人才的同時,也埋沒了民間在其他各方麵的傑出人物,百年以來,多少各式菁英被困科場,虛耗光陰,而且到了清代。因為又有特殊的“防漢”思想在作怪,清廷為了奴化愚弄漢人。更是嚴格束縛科舉考試的內容,把整個中國的思想意識階層帶進了死胡同。

康有為們深刻意識到了這一點,想借此在中國地思想領域加以變革,其出發點是完全正確的,但在采取地方法上,他們卻犯了嚴重的錯誤。

他們的辦法很簡單,就是讓皇帝一聲令下。全部予以廢除!

且不說一項國家政策從出台到消亡能不能就這麼簡單一句話說廢就廢了,科舉製度關係到了千千萬萬中國傳統士子的未來和出路,在沒有周密詳細的安排和善後的情況下,就這麼搞“一刀切”,能成功才怪。

果然不出所料,這項“一杆子打翻一船人”的“變法措施”一經“出籠”,就幾乎招來了全國上下讀書人階層地一致“聲討”和“怒罵”。

據北洋軍情處收集的情報顯示,當初梁啟超聯合一些人向愛新覺羅·載湉上書提出這項“建議”時。就險些遭到憤怒的士子圍毆,梁啟超辦的一間報館也因此被砸毀。梁啟超曾經向總督湖廣等處地方 提督軍務、糧餉 兼巡撫事張之洞建議由這位總督大人上折子請廢八股科舉,應該差不多能行,張之洞聽了後大搖其頭,說他不可能上這道折子,因為“恐觸數百翰林。數千進士,數萬舉人,數十萬秀才,數百萬童生之怒。”張之洞對此看得很清楚,這句話可以說直接指出了問題的關鍵所在。

可即使這樣,“維新派”還是“百折不撓”地就這麼“頂硬上”的來了,其“勇氣”是“可嘉”滴,但得到的效果,隻能是相反滴。

孫綱看完了這些情報,不知怎麼有種哭笑不得的感覺。

因為。在他看來。後世倍受詬病地科舉所造成的惡劣影響其實主要在其考核的內容與考試形式方麵。

自明清以來,科舉考試的主要內容變成了宋代由經藝演變而成的八股文。八股文注重形式而忽略內容,危害極大,它嚴重束縛人們的思想,是維護封建專製治地工具,在成為中國傳統知識階層的“時尚”的同時也把科舉考試製度本身引向了絕路。明末清初的著名學者顧炎武曾經憤慨地說:“八股盛而《六經》微,十八房興而二十一史廢”。他一針見血的指出:“愚以為八股之害,甚於焚書。”

可八股文畢竟盛行了這麼多年,想要一夜之間盡廢,根本不現實,反而會激發廣泛的矛盾,造成全國性的動亂。

其實,八股文隻是一種文章形式,最好的辦法,莫過於在它的形式上變通一下內容,如果內容變成了西方的實用主義地科學知識,是否用八股文地形式來表達,又有什麼關係呢?

這一點,西方人可就比中國人聰明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