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109節(1 / 3)

不準行。 ”不允許火炮在全國裝備,孫綱就曾經對此百思不得其解。

後來在查閱了大量的史籍後,他才了解到,康熙為什麼會明知道西方火炮技術的發展遲早會威脅到中國而就是不肯讓中國人去了解和學習了。

說到底,還是那個“防漢”的思想在作怪。

作為上層的少數民族統治階級,處於人數眾多的漢人被統治階級當中,有一種天然的不安全感,而由漢人發明並掌握著的火炮的使用,使得戰爭成為平民的職業,(就象恩格斯說的:“它使整個作戰方法發生了變革,火炮的采用不僅對作戰方法本身,而且對統治和政治關係起了變革作用。要獲得火炮就要有工業和金錢,而這兩者都為市民所占有。因此火炮一開始就是城市和以城市為依靠的新興君主政體對付封建貴族的武器。”),愛新覺羅·玄燁曾經說:“海外如西洋等國,千百年後,中國恐受其累。此朕逆料之言。朕臨禦多年,每以漢人為難治,以其不能一心之故,國家承平日久,務須安不忘危。”他其實已經意識到西方強大的對手就要來臨,但為了“防漢”,隻能選擇了消極封閉。

由此可見,大清王朝對火炮的認識,遠比後人想象的要清醒得多。

清廷對火器的禁用,其實是經過了深謀遠慮的。

可時光到了十九世紀末,已經完全接受了漢文化的滿人,思想行為上已經和漢人沒有什麼區別了,還有必要分得“滿漢”這麼清楚嗎?

列強炮火之中,倭寇屠刀之下,還有滿漢之分嗎?

現在,為了防止侵略,中國人又不得不從頭向西方學習現代的火炮技術,用來保衛自己。

為了這個滿漢之分,民族之見,中國人付出的代價是不是太大了些?

如今的大清陸軍,雖然也裝備了一定數量的火炮,自己也能夠部分生產,但在滿清朝廷的“防漢”思想下,火炮這個“陸戰之王”,在眼下的中國,注定得不到真正的發展。

第二卷:丁酉分日補天裂 (二百二十九)北洋1898式迫擊炮

(二百二十九)北洋1898式迫擊炮

如果說,因為“兵輪不能上陸”,軍艦不能開到陸地上,就沒法子造反,朝廷對海軍還能放心一些的話,那麼對於以火炮為主要武器武裝起來的陸軍,朝廷是絕對不會掉以輕心的。

這也就是孫綱為什麼要在海軍的“虎皮”底下的研製陸軍的各種口徑火炮的原因。

即使不能立刻大規模投產,這樣也可以為未來可能發生的戰爭作好技術儲備。

陸地戰場上的親身經曆告訴他,大口徑的榴彈炮在戰鬥中起的作用非常大,除非是輕過特殊加固專門修築的水泥複合裝甲炮壘,一般的防禦工事在它麵前都顯得不堪一擊。

各種不同口徑的火炮組成的彈幕可以有效的掩護步騎兵進行衝擊。

能夠快速移動的炮兵部隊一樣可以實施機動突擊,戰鬥的勝負往往是由交戰雙方的炮兵“決鬥”所決定的。

他已經下定了決心,在那支“屬於自己”的陸軍中,建立一支強大的“野戰炮兵”!

而大口徑的要塞炮,如果配置在由水泥、鋼筋和混凝土構成的堡壘中,在目前來說,幾乎是堅不可摧的。

雖然旅順和大連已經構築了堅固的要塞防線,但孫綱覺得,這些還是不夠。

甲午丁酉兩役,日軍因兵力不足,又缺少重型火炮,都沒有能對旅順和大連造成太大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