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148節(2 / 3)

“不管怎麼樣,還得早做準備才是。”孫綱對江穆齊說道,“可別等‘王屠戶’一走,我們就得吃‘帶毛豬’了。”

江穆齊和他混久了,已經知道了上官的說話風格,聽了他的話不由得一笑,“大人放心,美國人其實已經迫不及待的上門‘求親’來了,說起來,還得感謝一個人呢。 ”

“感謝一個人?是誰?”孫綱聽了不由得一愣。

江穆齊告訴他,這個人,是個美國人,名字叫做馬吉芬。

對於這個名字,孫綱有一定的印象,馬吉芬是在北洋水師服務的洋員之一,在“鎮遠”號上任職,大東溝海戰中他表現英勇,而且在戰鬥中受了重傷,在海戰後他因為健康狀況惡化,就回國了,孫綱後來就再也沒聽到過他的消息了。

而江穆齊告訴孫綱,這個人現在已經去世了。

而這個人的經曆,卻也可以用“傳奇”來形容了。

馬吉芬1860年12月13日出生於美國一個傳統的軍人家庭,17歲時進入美國安納波利斯海軍學院學習,在他畢業的時候,美國國會通過法案,規定隻有當軍艦上有缺員時才將學員遞補上去。在1884年,美國海軍的規模還不大。今天的一條大點的軍艦就差不多可以把當時的全部美國海軍軍官都裝上了。當年的海軍畢業生中隻有前12人有機會進入海軍,其餘的90人不得不回家去當老百姓。馬吉芬沒能成為前12名,畢業考試的時候他的名次比較靠後。他在國內無法將學識付諸實踐,隻好到國外找找機會。在富於冒險精神的他看來,與其荒廢了一身在美國最好的海軍學院學到的本領,倒不如到飄揚著黃龍旗的古老中國來服役。

1885年4月馬吉芬到了中國,並進入了北洋水師,作為駕駛和槍炮教官,因為勤勉稱職,晉升很快,最後到“鎮遠”號上擔任幫帶,甲午戰前,他本來是要回家探親的,當聽到戰爭爆發後,立刻收回了申請,隨後就參加了震驚世界的大東溝海戰。

第二卷:丁酉分日補天裂 (二百八十九)陽光總在風雨後?

(二百八十九)陽光總在風雨後?

在1894年9月17日那天長達五個小時的激烈海戰中,因為“鎮遠”號遭受了日本艦隊數百發炮彈的轟擊,馬吉芬在海戰中受到了嚴重的戰傷,包括劇烈的撞擊、燒傷和彈片擊傷。他的健康和視力受到了不可挽回的重創。但他依然和戰友們一起堅持戰鬥到最後一刻,隨同“鎮遠”號返回旅順。

戰後馬吉芬受到了清廷的嘉獎,基於他日益惡劣的健康狀況,海戰之後他離開中國返回美國療養。他在紐約生活了兩年,忍受著無休止的傷痛折磨。

大東溝海戰為馬吉芬贏得了極高的聲譽,但卻不能減輕他的傷痛,他的右眼球因而後來被迫摘除了。

在紐約生活期間,馬吉芬給美國《世紀雜誌》寫了一篇完整的黃海海戰的報告,並撰寫了名為“鴨綠江外的海戰”的回憶錄,在裏麵詳細敘述了這場大海戰的經過和海戰中北洋艦隊的廣大愛國官兵不畏強暴英勇殺敵的壯舉,這本書在美國引起了極大的反響,使美國人民了解到了甲午海戰的真相,馬吉芬又在很多地方做了關於大東溝海戰的巡回演講,他的講述讓美國公眾“如置身驚心動魄之戰場上,見飛火彈雨之中,華人之抗敵壯舉”。在演講中,他通過對飛濺的彈片、“鎮遠”號開裂的甲板、以及甲板下的大火和猛烈的爆炸的描述,讓世人看到了一個美國人曾經向他的中國同事展示了怎樣地勇氣,以及對中國人民的無比忠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