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114章 長江之奇(1 / 3)

【成立誌原創,獨家首發,閱文集團旗下創世中文、雲起書院、紅袖添香、網、言情吧等網站同步轉載——求收藏求打賞。】

簰洲灣地處神奇的北緯30°,和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最深的馬裏亞納海溝、埃及金字塔、百慕大魔鬼三角區等地理奇觀一線相連。它寬度不足4公裏,卻有近60公裏的江岸線。因巨大的“Ω”形彎道阻滯,江水流速變緩形成“簰洲西流”地理奇觀;站在防洪角度來看,這無異於長江的一個“緩衝裝置”,讓洶湧難馴的江水受製約、調節後,平緩流經下遊75公裏處的武漢市,有著舉足輕重的戰略意義。正如當地民謠所雲:“簰洲西流彎一彎,武漢水落三尺三”。

長江西流形成的洄流灣,也是江鮮河珍聚集棲息的寶地。簰洲灣西流之處,生長著一種極為稀有的魚——鮰魚;此外,還出產一種“刀魚”,本地人稱“麻花魚”,這種魚肉嫩刺少頗受追捧。當地美食簰洲魚丸更是上了《舌尖上的中國》。據傳,簰洲圓子,曾讓明世宗朱厚熜在此大快朵頤,回去後經常索貢。

從古至今,“西流濤聲”作為一道奇特的景觀也吸引著墨客騷人,留連駐足,暢詠抒懷。如明代詩人韓陽在《簰洲》詩中寫道:

年去年來不少休,

才過京口又簰洲。

明蟾東上團團夕,

大水西流耿耿秋。

楚澤汪洋驚歲月,

稷山遼遠憶鬆楸。

半生跋涉為何事,

親德君恩兩未酬。

“很早我就背得這首詩……我普通話不標準,至今教學還用的土話……”童老師臉上掠過一絲苦笑,眼角溢出了晶瑩淚滴。他用方言行雲流水般地吟哦《簰洲》,似有對江那邊故土的眷戀,更是一種桑梓塗炭的傷痛,還有幾許家破人亡的遺恨。

“舅舅,你別傷心,或許舅媽像我一樣被解放軍救上岸了……”水夢梅安慰舅舅道。

“武漢江夏區的災民安置點像範湖鄉中學、範湖福利院、範潮鄉和赤磯山我都去找過了,嘉魚渡普口、米埠山和大牛山也去過多次,都沒有找到你舅媽,還有殯儀館也去了……活不見人,死不見屍!”童老師家裏房子倒塌後被安排到嘉魚的渡普口一村民家裏臨時過渡一下,沒有打聽到妻子的下落,他就拖兒帶女跑到洪湖姐姐家裏來了,安頓好孩子,就上堤防洪。

“災民有四五萬人,安置點那麼多,總有你沒有跑到的地方……”水夢梅竭力安慰舅舅。她隻記得第二天天亮的時候,堤上黑壓壓的全是人,災民、軍人、幹部、防汛大軍亂著一團;災民中有拎著包的,抱著電視機的,帶著小孩的,家畜、物什滿堤都是。武漢航監處先後彙集了200多艘機駁船轉運災民,光這些船轉運了近4萬受災群眾。

“隻要國家有難,軍人總是衝鋒在前,這次簰洲大營救真是虧了解放軍搶救及時……這一輩子我最不後悔的是當過兵!”童國雲那年唐山大地震時就參加過救援行動,而這一次他又成了災民,這樣的人生閱曆角色轉換,讓他更能深切體會:人民子弟兵就是國家災難降臨時抗擊風險的中流砥柱鋼鐵長城。

“你說得對,軍裝脫下後會更覺得它的神聖與可貴!”上官致遠說。身在軍營時,熱血青春,更多是年少輕狂的激情與夢想;站在普通群眾的視角,軍人就是一種擔當與責任,正義與勇敢!來到這裏,或許就是尋找青春失落的夢想,軍人曾經的豪情與榮耀,這也是一個社會公民應有的家國情懷。還有,塗抹蒼白人生的亮色,同時,描繪心中的文學藍圖,以實現美好的人生理想。

“你要找的人說不定我們還認識……”童國雲聽上官致遠的戰友是蘭州軍區的頗感意外,於是轉向水夢梅,“梅子,那天救下你的軍人就是蘭州軍區的,應該是河南人,好像姓梅。”

“你怎麼知道得這麼多,我問過他的名字,他就說叫解放軍!”水夢梅在簰洲潰口時,遇到過危險,是一個軍人救了她。後來,水夢梅又在災民安置點遇到過他。

“我也是猜的,河南人的口音一聽就出來了,我記得跟他一起的軍人叫他小梅。”童國雲或許是當過兵的緣故,抗洪間歇他喜歡和軍人聊天,第一句話總會問一句是哪個軍區的,“那個小梅,我跟他主要聊了搶險的一些見聞,他說是蘭州軍區的,我隻聽別人叫他小梅。當時,我還想這也是太巧了,怎麼剛好他就姓梅?”

“怎麼他就不能姓梅?”水夢梅不解地問舅舅。

“你舅舅的意思是說,你和小梅有緣分,你的名字叫‘水夢梅’,在洪水中最危險的時刻,剛好有個姓梅的救了你,天意哪!”上官致遠笑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