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39章(1 / 3)

“理應如此,外甥此次立此大功,定能得朝廷封賞矣,奈何此時狀況不允,外甥之功難以上奏朝廷。故而且先任外甥為宛城校尉,領新編製之義勇軍為本部。義勇軍士卒全由爾統領,稍後本太守便下告示,以示全城軍民”褚貢道。

“謝太守,恒料今日之內反賊難有攻勢,太守可讓宛城將士好生歇息,養精蓄銳,以應對日後惡戰。數日苦戰已讓城內守軍勞累不矣,可亦需留有部份士卒守夜,站崗。輪班休息,且不可鬆懈,此外大人亦可大事宣告賊首身亡一事,以振將士,如此一來,士氣大盛,便自然奮力作戰,以退反賊”周恒道。

“有理,一切依外甥所言”褚貢道。

“既如此,小民便告退了”說完後便欲轉身離開。

“誒,外甥稍等,當真不需本太守為爾做媒”褚貢很認真地說道。

無視了褚貢最後一個問題,周恒便離開了太守府,他必須要回家報個平安。反正現在該做的都做了,已經無其它要事,如此,便該即刻回家報下平安了,因為父母肯定很擔心自己了。

周恒讓褚貢把自己的殺賊首的事跡公告百姓,其實也為戰後作打算,雖然周恒知道,當前理應是以擊退黃巾軍為首任,但是也需留個後手,雖說不是曠世奇功一流,可亦是自己辛辛苦苦拚命換來的,且“官職”亦是自己所求之物。萬一戰後功勞讓褚貢冒領了,如此自己豈非為他人做嫁衣。可是,若是全城百姓知道事情了,那周恒這功勞肯定跑不了。

周恒需要這份功勞換一個“官位”,周恒在靈帝賣官的時候,沒有立刻選擇買官當然是有其原因的。其一,他怕當時的黃巾之亂危急到自己。如果隻是普通白身的平民,若黃巾賊到,哪怕不敵,自己還可以逃跑,再另作打算,可是如果當了太守什麼的官。便不能逃跑了,隻可以死戰到底。若是逃跑,那待黃巾之亂平定後,朝廷也絕對不會放過他的。而其二是因為,當時靈帝所出售的官職基本都是一些候爵之位,又或者是一些榮譽的虛稱。其實並無實權。有點實權的要麼就是一些偏遠地區的太守。當然,也有其他中原附近的太守,可那是黃巾之亂的首衝要地,在那的太守必死無疑。且假設無黃巾之亂此事。即使周恒買那富裕之地的太守一位,恐怕不用多久也會倒台的。

這是周恒這十數年領悟到的真理,如果周恒僅是從朝廷處買來官職後便拿著朝廷的任命詔書去上任的話,隻怕是不要多長時間便會讓當地的士族門閥弄死,且當那世家不至於大膽到謀害朝廷命官,但是周恒也難有作為,不得不承認,漢時代的士族門閥真的非常有勢力,比日後的“大家族”要恐怖得多。絕對不能否認,這時期某些大世家的勢力之大,連那皇帝老子也要給上幾分薄麵。例如,洛陽袁家,而出身士族的人且能瞧得起周恒的出身,若是憑得不到城中世家的支持,甚至讓他們厭惡。那便什麼事都別想做成了。

周恒發現,這些士族門閥乃漢皇朝統治天下的最大依靠,但其實也是一個巨大的隱患。若想除掉這大隱患,但靠武力是絕對不行。隻能長年累月地慢慢地把他們的影響減弱後,再慢慢地拔其根,就如周恒成人後發現自己被這些世家的瞧不起一事,豈是現代人能忍受的行為。那時候的周恒便想著,若稱帝後一定把這些所謂的士族全部清掉。不是稱帝後,掌權後就該把這些所謂的世家全部滅掉。而周恒生活了十年後便發現自己的想法是絕對不可能做到的,就算日後奪得了天下後成了皇帝也不可能,若是皇帝敢下一道所有“士族”與平民平等這樣的聖旨。周恒肯定,不出數年的時間,這皇帝馬上便要倒台。曆史上隋政府便是個好例子。世人評價秦始皇為千古一帝,但那千古第二帝還議論紛紛未定。如若周恒評價千古第二的帝,隋煬帝楊廣當之無愧。唐太宗改史策時都顛倒黑白。已經全部篡改了。唐政府為了統治,自然把楊廣寫成了反麵教材。當然,這些都是統治者的手段。所以楊廣的功績,他對華夏的貢獻《詳細的自己問度娘,百度一下,你就知道》。所以讓周恒覺得隋煬帝比唐太宗,宋太祖,明洪武等都要厲害。

而竟然讓自己評價如此之高的隋煬帝試圖消滅世家都失敗身死。周恒可不覺得自己比隋煬帝厲害《士族門閥的恐怖後文會有介紹》。因有此二因,周恒便沒選擇在靈帝賣官的時候便急衝衝地去買一官職。若如此,城中世家絕對會瞧不起“滿身銅臭”的自己,而得不到他們的支持和認同。按此計算,自己不單需要承受著那黃巾之亂的風險,而且,難有任何作為。既如此,又何必買官,可如果平定了黃巾之亂以後,周恒如果在這事中得了功績,其後再選擇買個好個官位,如此,情況便完全不一樣,這時候無論怎麼算,周恒的“官位”是因平亂有功得朝廷封賞的,自己不過是加“錢”去加官進爵而已,其名頭大義上就完全不一樣了。雖說即如此亦未必能改變那些世家對自己的看法。但那時的形勢也大不一樣了,天下動蕩,可以用強硬些的手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