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136章 反清複明(1 / 3)

慷慨樽前說。看風雲、五洲變局,霸權瓜葛。眾友羞談甲午事,奇恥今生未雪。卻兩鬢、斑斑白發。報國當年曾熱血,但常常、悲嘯村邊月。君讀史,恨聽瑟。

祖先昔日傷心別。有誰知、子孫何意?百年難合。總理詠詩驚四座,磊落中華風骨。望海峽、春愁如絕。最悔漁陽彭寵夢,為稱王、借重匈奴鐵;風浪起,身名裂。

——題記

第135章 反清複明

提及大明朝幾個字眼,蕭逸不禁心裏暗自一驚;時間過去了這麼久,按理說大部分人都應該拋棄前嫌,接受現在的大清王朝。

但若是仍舊以舊朝自居,恐怕除了真正無法忘懷前朝之外,剩下的因素,可能就有點難以提及了。

蕭逸所想,便正是清朝曆史上屢禁不止的反清複明狂潮。

清軍入關後,對關內人口占大多數的漢人采取了高壓的政策,漢人為了恢複自己的政權,而為對抗清政府的高壓統治而自發展開的民間運動。

為了鞏固對全中國的統治,清政府頒布了“剃發易服”等政策,使漢人被迫脫掉漢服而改穿滿人衣冠、強迫漢人發式改為滿洲發式。

麵對漢人的激烈抵抗,清軍在關內,尤其是江南等地展開多次屠城,如揚州十日、嘉定三屠、廣州大屠殺等。

此外,清政府還通過文字獄對漢族文人進行迫害。

滿清為了對付漢人的一係列反抗活動,對天地會等反清複明集社的阻止,在關內推行了一係列迫害政策,對它認為“有反清複明思想”的人士進行逼迫,統治全中國期間與漢族進行此起彼伏的明爭暗鬥。

在整個清朝時期,滿族對於漢族保持著相當的戒心。

在政治上采取懷柔與阻止進入高層的多種方式來進行打壓漢人。漢人進行秘密結社,混同宗教,進行了多次地反抗。

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有南明政權、鄭氏反清、朝鮮李朝三個。

自從滿清入關之後,明朝的遺臣擁立一些宗室建立一係列的小朝廷,史稱南明。但最終被滿清各個擊破。

1648年,南明末代皇帝永曆帝朱由榔遣使臣出使羅馬教廷,請求教廷出兵協助抗擊滿清,並且帶領皇室成員皈依天主教,當時確實獲得澳門葡萄牙人武器上的幫助。

但此次出使羅馬並不順利,且輾轉十年之後教皇的回書才被卜彌格帶到交趾(安南),自此下落全無,而此時南明政權已瀕臨覆滅。

南明滅亡後,不少遺臣不願臣服於滿清,流亡海外。

例如朱舜水流亡日本,楊彥迪、陳上川、鄚玖流亡安南。中國出現了天地會、洪門等等一係列以反清複明為宗旨的組織。

明鄭王朝是一個鄭成功家族在台灣建立的政權。鄭成功在台灣建立政權時,曾吸納大量明朝的遺臣為自己的下屬,並且奉明朝永曆正朔。

由於鄭成功是中日混血兒的緣故,在1645年至1674年期間,鄭成功及其繼任者鄭經曾經先後十次遣使赴日本,請求日本江戶幕府出兵增援,史稱“日本乞師”。

但江戶幕府當時秉承鎖國的政策,因此沒有接受這個請求。

鄭經在位時,要求清朝讓東寧(台灣)和朝鮮一樣,能有成為清朝藩屬國自主權的要求,這項要求在1669年被康熙帝拒絕了。

據說陳永華曾化名為“陳近南”,以“玄天上帝”信仰為掩護,成立這一秘密組織。

該會以異姓結盟,拜天為父,拜地為母,尊化名為“萬雲龍”的鄭成功為龍頭大哥,從事反清複明的行動。

日後並發展出各種不同的流派,成為讓清廷頭痛不已的秘密社會勢力:天地會!

台灣依儒學而建構儒家文教形式的空間,是陳永華始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