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37章 火紅饕餮(1 / 3)

漆已十人諫,加雕應若何。增華驚後世,信鮮挽回波。

花映祥曦暖,葉承瑞露多。細針鐫永樂,誰與護而嗬。

——《題永樂漆盒》——清 乾隆

很快的邵家的飯菜就做好了,那隻大母雞居然做了一道高澤沒有吃過的淮*安油雞。

高澤讀過李白的一首《淮*陰書懷寄王宋城》:“暝投淮*陰宿,欣得漂母迎。鬥酒烹黃雞,一餐感素誠。”

這首詩中的“烹黃雞”說的就是淮揚地區盛產的“三黃雞”,即黃嘴、黃腿、黃爪的草雞為原料烹製而成的。

如今的淮*安油雞選用當年的皮質油黃的新雞加工烹製,具有雞皮嫩黃欲滴,油光透亮,質地細嫩,鮮香肥美的特色。

還有一道豆腐做的平橋豆腐,這個平橋豆腐可是大名鼎鼎的,還有一個有趣的傳說故事呢。說起平橋豆腐這菜的來曆,還與乾隆南巡有關。

平橋是隸屬淮*安的一座古鎮,瀕臨京杭大運河的東岸,古色古香的街道,加上淳樸敦厚的鄉風民俗,使這裏很自然地成為了富有情趣、令人向往的地方。

相傳乾隆皇帝下江南之時,乘龍舟路經這裏。

當時有位名叫林百萬的大財主,認為這是天賜良機,是討好皇上的大好時機,於是他依仗自己擁有百萬家產,令人在淮安至平橋鎮四十多裏的路上,張燈結彩,鋪設羅緞,硬是把皇上接到了家裏。

林百萬是個很有心計的財主,早在接駕之前,他就派人探聽到皇上的飲食口味,所以他命家廚用鯽魚腦子加老母雞原汁燴當地的特色豆腐款待乾隆。乾隆雖然嚐遍山珍海味,可是他何曾品味過如此具有地方特色的風味呢?

皇上品嚐後,連連稱好,便問:這是什麼菜?

林百萬答道:“草魚腦燴豆腐,家常便菜。”

乾隆連聲誇讚:“好菜,好菜!”皇上說好,自然就好,於是淮菜名肴“平橋豆腐”因此得名。

接駕以後,鮮美可口的平橋豆腐便不脛而走,從此譽滿江淮,成為淮揚菜係裏的傳統名菜。

平橋豆腐雖然名氣甚大,但是它的製作方法並不複雜。燴製時,熟雞脯肉、熟火腿均切成小片;蝦仁上漿滑油後備用。

炒鍋上火,放底油煸香薑末,用原汁雞湯,加上鯽魚腦和蟹黃、豬油、蔥、薑等佐料。

再放熟雞脯肉、熟火腿、去鹵的精豆腐片、蝦仁燒沸,加精鹽、味精、紹酒、白湯醬油調味,濕澱粉勾芡,撒胡椒粉、香菜末裝碗即成。

若要增加香味,還可稍加一點麻油或胡椒粉,其味道更加香美。

判別是否是平橋豆腐,除了上述的輔佐料以外,關鍵在於豆腐的刀工。

平橋豆腐以刀工精細稱著,豆腐浸煮後過涼,切成菱形小薄片,就像瓜子一般,切得越薄,越顯出功夫,同時也越入味。

高澤的口水又不由自主的往下掉了,好在邵伯伯善解人意似的招呼吃飯。

高澤和邵家的兩個兒子都有些迫不及待了,一落座,筷子就跟上足了發條似的,一個勁的往菜盤裏招呼。

油雞是冷卻後撈出來改刀裝盤,澆上原鹵而成的,味道鹹鮮,色澤金黃光亮,鮮香肥美,風味濃鬱,吃了幾塊,高澤的舌頭都要不屬於自己了。

又用調羹(就是小的那種瓷做的勺子,土話),舀了一勺平橋豆腐,嘴裏頓時熱燙味香,鮮嫩油潤。

高澤捂著嘴“噝噝,噝噝”的喊著“燙,燙,燙”,因為豆腐起鍋時淋了一層明油看似不冒熱氣,其實很燙,吃的時候一定要小心慢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