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167節(1 / 2)

至少《大誥》上砍死全家的法律不是那麼多。

“不如我們強烈推動法家思想吧。”其餘幾個尚書道,最好把皇帝本人忽悠成堅決的守法天子,那大家的身家性命,就有保障了。

有大臣大驚,這是不是儒學真的要被棄了?

其餘大臣哈哈大笑,儒學宣傳幾千年,儒學早已和識字融合在一起,怎麼可能被棄?天下讀書人誰不是儒學的根子?以後寫文章,寫信件,要不要用儒學?法學為皮,儒學為骨,法學儒用,就是以後大明的文化特色。

數日後,胡一一順應群臣的堅持,嚴格推行法治。

群臣爭相慶賀,終於將皇帝關進了法治的籠子裏,必須浮一大白。

是日,醉倒在酒肆中的官員無數,一時京城酒貴。

……

某個書院。

一個老人堅定的道:“沒有孔聖人,這華夏還是華夏嗎?大明還是大明嗎?

儒學就是一個禮字,禮是什麼,禮是秩序!

以天子為貴,是禮,祭祀祖宗,也是禮;尊老愛幼,是禮,見了人打招呼,還是禮。

儒學早已滲透華夏子孫的方方麵麵,儒學怎麼可能廢棄?”

另一個老人比較偏激:“女人待在家裏,三從四德,就是規矩!女人跑出去殺人,還是女人嗎?讓水美紀來殺我!讓禦林軍的女兵來殺我,老夫不怕死!為了孔聖人而死,是老夫的榮耀!”

其餘老人搖頭,就是這些言語偏激,動不動就人身攻擊的人,導致了世人對儒學的誤解,總以為儒學就是虛偽,就是目中無人。

可其實一樣米養百樣人,學著儒學的人,也有以儒學為皮,以其他為骨的。

王陽明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明明和儒學不搭界,卻披著儒學的衣服,講自己的道理。

這在座的各位,有的是書院的山長,有的是有名的舉人,有的更是朝廷的教諭。

品學各異,唯一的相同點,就是不願意看到朝廷棄儒。

“不如清君側!”那個偏激的老人還在出餿主意,其餘人已經忍不住皺起了眉頭。

多年的黨爭,大明的官員生怕卷入到不明真相的黨爭旋渦中,養成了各掃門前雪的習慣,連皇帝大肆殺戮朝廷官員,天下都沒人反叛,如今皇帝開疆拓土,武功之盛,直追朱88,又有誰敢跳出來和皇帝作對?

一群人已經開始後悔找這個腦子進水的老人與會了,真不知道這種脾氣和見識,是怎麼成為一家書院的山長的。

“依老夫愚見,不如罷課罷工罷考和棄官。”有個老人慢悠悠的道,遊(行)示威是絕對不行的,說不定被皇帝直接砍死,但是,非暴力不合作總行了吧?

其餘老人點頭,所有書院罷課,所有書院相關的產業全部罷工,所有書院的學生全部放棄科舉,所有在朝廷當官的儒家文人全部棄官。

哇哈哈哈!好主意!皇帝看著沒人上課沒人開工沒人考科舉沒人當官,一定怕得要死!

大明朝廷飛快的上報各個信息。

遍及全國的罷工罷課罷考棄官發生了!怎麼辦?

胡一一果然大驚:“他不上課不考科舉不開工賺錢不想當官,我為毛要害怕?”

大明朝廷官員傻眼,民憤啊民憤,輿論啊輿論,民意啊民意。

胡一一更驚訝:“敢罵朕敢毆打官員敢打砸搶的全部殺了,朕又不是沒殺過人。”

官員急忙解釋,沒了人上學,大明就沒有未來;沒有人考科舉,大明就沒有官員;沒有人上工,大明百姓就會餓死;沒有人當官,大明的政令就無法通暢。

“朕在乎這些幹嘛?”胡一一完全無法理解這些人的思路,果然儒學總會有人學到傻了。

胡一一安全不在乎別人罷課罷工罷考棄官。

……

罷工已經進行了一個月了,有的夥計忍不住問酒店掌櫃:“還開工不?我都快餓死了,要是掌櫃的以後不開工了,我隻能找別家了。”

掌櫃無言,他隻是職業經理人,又不是老板,沒有決定權。

一群山長和官員坐在一起,微笑著互相打氣,再堅持,皇帝就會認輸,我們就贏了。

……

崇禎8年的科舉試題,從院試一直到殿試,清一色的法家題目。

上有所好,下有所喜。

皇帝喜歡法家,用法家的題目考核官員政績,其餘各級官員紛紛迎合皇帝的思想,同樣用法家的內容出題,更何況諸位大臣都在毫不遮掩的推動。

書院中,有仆役匆匆趕到:“這次的鄉試已經發榜了,本省榜上隻有七個人。”

眾人轟然大笑,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寒磣的府試。

貢院的紅榜前,柳如是微笑,然後捂著嘴笑,再然後大笑,最後放聲狂笑。【注1】

“我是舉人了!”講究禮儀的柳如是從來沒有笑的這麼放肆。

周圍的人又是羨慕又是理解,這位女子,以後就是舉人老爺了。

得到消息的名妓大哭又大笑,哭的是,要是早十年遇到不拘性別不拘身份的科舉,她的命運未必會是如此,笑的是,她終於可以沾柳如是的光,做個官老爺的母親,不用擔心年老色衰,餓死在秦淮河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