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122節(1 / 3)

過‘可惡’的上位者修改過的東西,隻有民間文人筆記才是真正的曆史,由此產生出許多野史。”

“別開玩笑了,對待曆史事件,真正參與其中的人寫下的東西不可靠,反而是中下層那些聽風是雨的文人臆想的東西可靠?研究風俗習慣可能要研究民間傳說,才子筆記,可若是研究曆史事件,隻有身處其中的人才值得相信。”

“崇禎五條的作用自不必說,鎮國公主和定安皇帝用手中刀兵為它的實施殺出一條血路,而崇禎五條也確實挽救了傾頹的江山。”

“接下來就是定安之治和康和之治了。這兩位皇帝當政,創造了盛世,而這些盛世的創造,都離不開鎮國公主的輔佐。史書上有明確記載‘主有功勳’,這是當時的皇帝和大臣,對鎮國公主功勞的明確承認。”

“定安皇帝幼年就開始參與朝政,國家的重任壓在小男孩瘦弱的肩膀上,他承受的壓力不可想像。咱們後人研究曆史,不能把帝王將相當成外星人,他們也是血肉之軀。想想咱們工作加班,就是一個部門的事務都累的頭發直掉,壓力爆表,更別說一個國家壓在一個八歲的孩子身上了。”

“幸虧定安皇帝有鎮國公主輔佐,鎮國公主比定安皇帝大兩歲。注意啊,史書上說的是大四歲,不過當時古人講究的是虛歲,生下來算一歲,跨年算一歲,鎮國公主的生日在十一月,所以當她才三個月大的時候,人們就稱她兩歲了。就是這兩個中學都沒上的小女孩、小男孩兒,出台了崇禎五條,挽救江山。是不是又受到會心一擊,覺得人比人得死,貨比貨得扔?”主持人調侃在場嘉賓和觀眾,被善意起哄,演播室內,一片歡聲笑語。

主持人笑道:“不開玩笑,不開玩笑,之所以能青史留名,不正是因為他們有過人之處嗎?都說勞動人民是曆史的創造者,可他們是以群體的形象亮相曆史舞台的。曆史舞台上閃耀的星星,則是那些精英人物。咱們常聽一句話‘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儒家對中國文明啟迪,社會文化體係形成的作用不可代替。我覺得化用到這裏也是合適的‘天不生英雄,萬古如長夜’,曆史上那些關鍵人物、精英人物很大程度上推動了曆史進步。”

“說到這裏,必須說一個嚴肅的話題了,那就是曆史觀。該用怎樣的態度來看待曆史?從漫長的人類曆史長河來看,曆史是由勞動人民創造的。但在關鍵節點上,也有傑出人物的非凡貢獻。看任何問題都該辯證來看,一味強調曆史是由勞動人民創造的,否認傑出精英人物的貢獻,顯然不符合邏輯。隻看到精英人物的貢獻,忽視慢慢長河中的主力軍,也是錯誤的。咱們學曆史,為的不僅僅是獵奇,聽一段故事,而是為了那句‘前車之鑒,勿蹈覆轍’。”

“話題回到鎮國公主身上,這位公主在政治上的功績不僅僅是崇禎五條而已,定安之治和康和之治也有她輔政的功勞。鎮國公主從十歲接觸朝政,到六十歲才隱退,兢兢業業為她的祖國奉獻五十年,不說功勞,就是苦勞也蓋過了大多數人。顯然鎮國公主比她的弟弟更懂得調節壓力,她主持朝政這麼多年,也沒耽誤她休養生息,鎮國公主也是出了名的長壽,一直活到九十七歲才去世。傳說她死的時候,耳聰目明,並無病痛,含笑而終。”

“鎮國公主晚年,我說的是康和四十年,明肅宗朱和坻當政的第四十個年頭,他把年號從康和改成了大盛,理由是國家在他的治理下重新繁榮昌盛起來。國家經濟飛速增長、政治清明、文化繁榮、百姓富裕。當時鎮國公主曾反對過,後來朝臣、皇帝意見一致,執意改了年號。鎮國公主就說‘唐皇舊事,殷鑒不遠’。唐皇說的是唐明皇李隆基,他也是改年號的皇帝,開元年間是明君,改元天寶之後就仿佛變成了昏君,後經安史之亂,唐朝從此由盛轉衰。鎮國公主預言,明朝也會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