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135節(1 / 2)

要是擱從前吧,這麼頻繁的打仗,就算不被說窮兵黷武,那名聲也好不到哪裏去。別的不說,光是這一路的軍費開支就是一筆巨大的支出,年年打仗,國庫哪有那麼多錢呢,攤到最後,還不是要攤到老百姓的頭上嘛?

但是現在不一樣了啊,現在國庫有錢,嬴政的私庫也有錢,每年光是商業的稅收,就是從前農業稅收的好幾倍都不止。謹歡覺得吧,要是再按照這個趨勢發展下去,很可能人頭稅這一類名類繁多的各種稅又要重新改革變動再整合一番了。

當然了,現在就想廢黜那肯定是不切實際的,隻能說是隨著發展進一步減輕罷了。但是關於這一方麵,謹歡基本就是個啥啥都不懂的編外人,所以她也不會在這方麵唧唧歪歪。畢竟有這麼多聰明人在這兒呢,還要她來考慮這些複雜的東西嘛。

她要做的,就是好好浪,額,不對,好好打仗就行了。

“齊國不足為懼,現在隻存兩國,隻要我們滅了楚國,田喜那廝肯定覺得要完,到時候隻要有人再鼓吹一番,我大秦可不費吹灰之力拿下齊國。”

謹歡對齊國可是覬覦已久了。

從當年太公望封國建邦之後,齊人煮鹽墾田,可說是富甲一方。

其實臨海的除了齊國,燕楚兩國也靠海,但是齊國的製鹽方法與這兩國不同,齊國用鹵水製鹽,數量大不說,質量也好。又因為齊國是民製官賣,比起先前製鹽方法沒有改進,而且還堅持官製民賣的秦國,齊鹽的價格優勢是巨大的。

當然了,如今秦國的製鹽方法早就有了改進,鹽也由官府統一定價市賣,在某種程度上,還是衝擊了齊鹽的市場的。

但是鹽這東西,作為日常生活不斷要使用消耗的物品,就是再多,以一個國家而言,也不會嫌多啊。齊人本就擅長製鹽,又擅長從海上取海貨,依海而生,等拿下齊國之後,所能夠獲取的資源,定然是其他各國的數倍。

也正是因為如此,謹歡才更加不願意去攻打齊國。

和其他各國不一樣,其他各國是邊毀邊重建,不過這個重建難度並不是很大,在可以承受的範圍之內。而齊國繁華,要真是再度重建,雖說這樣的損失大秦現在也能承受,但是,何必呢?

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伐趙時,王翦他們能對李信使反間計,但是換做項燕,這招可能就沒這麼好用了。項氏世世代代為楚將,若是項氏子孫還有可能降秦,但是項燕,是絕對不可能的。

“此次出征楚國,我為主,李牧為副手,其他人再點點,也就差不多了,哦,對了,這次扶蘇不去,張良和蒙穎我得帶上,還有女學之中有兩個女孩子,機敏過人不說,武功也極好,我也一並帶上。”三言兩語間,謹歡就將這次出征的人選給定了下來。

至於說為什麼此番拋卻王家一人不用,原因也很簡單,無非一個製衡罷了。蒙恬李信等人如今常駐邊關,輕易倒是調動不得,而李牧剛剛打了勝仗,再勝一仗之後,在朝堂之上的地位也會隨之上升,這樣正好和王翦相製衡,畢竟王翦王賁再加上白婉兒,王家在軍隊的勢力,也著實是強了一點。

哪怕謹歡和嬴政都知道王翦為人小心謹慎,絕對不可能做下犯上之事,隻是這些人,未雨綢繆總比亡羊補牢要好。

再加上謹歡久不出戰,她還得保持著她對軍隊的震懾力,故而此次伐楚,關於主將的人選,嬴政從頭至尾都沒有想到第二人。此次伐楚之後,田喜獨木難支,隻需有人鼓動一番,田喜必定會主動降秦,到那時,滅楚之人的功勳多大,可想而知。這樣大的功勳,自然還是落在自家人頭上最為安全。

這也是為什麼謹歡這次不讓扶蘇去的原因。

扶蘇已經刷到了軍隊的好感值,在這個敏[gǎn]關頭,他不需要再更進一步了。而且還有張良和蒙穎隨行,他們倆在某種程度上已經算是徹底綁上了扶蘇這艘船,有他們倆去,扶蘇縱使自己不去,也無妨礙。

陽春三月,宜出遊踏春,也宜出兵。

早就在邊關暗暗集結的秦軍在楚軍完全沒有防備的情況下,猶如下山的虎狼,撲向了弱小的羊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