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159節(1 / 3)

年提出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相違背了。

之前董仲舒提出“天人三策”,之後也曾上稟“願陛下興太學,置明師,以養天下之士”。自然,董仲舒口中的所謂士,是儒家子弟,而非現在的百家子弟。

而現在,太學沒有建,反倒建了百家學宮。為此,已經辭官回家繼續教學的董仲舒再次上疏,言道“望陛下以正儒家之正統”。劉徹看了倒沒什麼太多感覺,就在飯後閑談之時無意中提了一嘴,哪知道就這麼一句話,就把謹歡給惹毛了。

“嗬,孔孟二聖亦不敢自稱儒家為正統,他董仲舒何德何能,竟能稱儒家為正統?莫非他的才具竟高過二聖不成?”謹歡冷笑道,眼中俱是嘲諷之意。

當年學宮之中,要說地位最高的,自然是荀子,旁的先不說,就說他一大把年紀,還不忘教書育人這一點,就值得所有人的尊重。老頭在鹹陽樂樂嗬嗬地呆了九年,完成了自己的心願之後,無病無痛,溘然長逝。荀子過世之後,學宮上下自願為其守孝三月,李斯韓非這些弟子更是不用多說。原因很簡單,這是大家對荀子的尊重。

鹹陽學宮為什麼能越辦越好?若非一開始就請來了荀子,有他這樣的大賢壓陣,之後又怎麼能雲集者眾呢。

就是這樣的大賢,甚至於之前的孔孟二聖,都沒有自誇過儒家是正統,而且荀子這輩子最得意的兩個學生,可都是法家,他又何曾因此而指摘過學生半分?

需知李斯倒還罷了,這廝法家歸法家,但是全心全意撲在朝政之上,並沒多少時間來懟儒家。可是韓非呢?謹歡從前經常跟這個總是樂嗬嗬,還時常背著弟子吃蜜糕的老頭開玩笑,說是教出韓非這麼個弟子來,換做常人,早就要嘔死了。

“昔年荀子教導韓非,而韓非為法家大才,若按照那姓董的所言,韓非豈非成了欺師滅祖之輩?”謹歡繼續拉嘲諷道。

可不就是,韓非素日裏最喜歡幹的事情就是寫文章,寫了幹嘛?懟天懟地懟儒家。說句真心話,要是謹歡自己收了這麼個成天跟自己作對的倒黴徒弟,那早就氣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了。

“這個嘛——”劉徹扯了扯嘴角,“阿姐,當時納董仲舒所言,確實也是有必要的嘛,這個……”

謹歡白眼道:“在陛下眼中,我就這麼鼠目寸光?”

“不是,不是……好了,阿姐,你就直說吧!”劉徹這麼東一榔頭,西一棒子地聽了半晌,可算是回過味兒來了,合著不僅說董仲舒這廝,把他自己也給捎帶上啦?

“無他,學宮既然已開,陛下明旨已下,難道因為一個區區董仲舒就裹足不前嘛?若是如此,豈不是笑掉天下人大牙?”謹歡毫無顧忌地給董仲舒上眼藥,反正那廝現在人又不在長安,想這麼告黑狀就怎麼告黑狀咯。

“這是自然。”劉徹堅定說道。

開什麼玩笑呢,他連明旨都下了,因為董仲舒的一道奏對就停了?別瞎扯淡了,回家玩兒蛋去吧。

隻是令謹歡和劉徹都沒有想到的是,這事兒居然鬧騰開了。

董仲舒在景帝時期就開始教學,弟子再傳弟子,再傳弟子再傳弟子,這廝可說是廣收門生,聲譽頗高。而他的弟子和再傳弟子之中又有許多人拜官授職,可以說,謹歡看著他覺得討厭,但是這廝實實在在的影響力還是很駭人的。

學宮本為了招收百家,然而在董仲舒擺明立場之後,儒家的進度一下子就慢了下來,甚至於很多人都開始暗地裏擠兌學宮,想讓學宮早日關門大吉。

說實在的,沒有儒家而已,謹歡一點都不care。大不了政法學院不開唄,她照舊還是能開軍事學院和科技學院啊,哦,對了,還有農業學院呢。民以食為天,隻要能侍弄好地裏的莊稼,隻要她手下人順順利利“研製”出那些新式農具,得了百姓的心,還要在乎那些個隻會耍筆杆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