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139章 因果的惶恐(1 / 2)

139 因果的惶恐

會“反思”願意“反思”的倭國人,救不了倭國這個民族,因為這類人太少了,左右不了倭國人的政局。而且,這次的“反思”也太晚了,有如當年原子彈落在長崎和廣島,那時,倭國人才知道他們的末日已經來臨。

當然,倭國人之所以還能看到電視,是因為倭國人並沒有遭到電磁炸彈的轟炸。而倭國人之所以沒遭到電磁炸彈的轟炸,並不是李冰對倭國擁有慈悲心腸,而是因為倭國的國土麵積太小,電磁風暴極有可能影響到我們在海洋上的船舶。

哪怕影響到華夏分毫,這也是李冰不允許的。除非有證據證明這些船舶或人員做出了危害華夏利益的事情。

至此,或許有人又會問:主角把華夏與外國分得如此清楚,這不是明顯製造分裂與不安定麼?這樣問的人,其實是糊塗的。那就是他把人類看成了一個整體。

人類是一個整體麼?

人類如果是一個整體,當年列強就不會侵略華夏!人類如果是一個整體,非洲就不應該那麼貧窮,發達國家就不會對華夏展開圍堵!

從人類已有的文明史看,國與國之間的曆史就是一部戰爭史、征服史。一些國家與民族在征戰中消失在曆史長河之中,而一些國家由此成長起來,成了世界的主宰。

人類曆史也有和平,但和平是用來為戰爭做準備的;建設成就是準備用來摧毀的。

有人說自從有原子彈後,世界大戰就打不起來了。這隻是一廂情願的說法。有了原子彈,想要打世界大戰的人確實有些頭痛。但這頭痛也隻是暫時的,當他們找到克製核大戰的方法時,世界大戰隨時都會爆發;而又有誰敢保證,核武時代就一定不會爆發世界大戰?

有人說,現在因為科技的發展導致發達國家不用發動戰爭就能獲得相當的利益,所以戰爭打不起來。但是,說這話的人忽略了一個最基本的前提即資源的有限性問題。

地球的資源與能源,哪怕是海水,也不能說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地球資源的有限性,就決定了地球不可能同時由70億人或100億人享受最美好的生活。

而在一國之內,窮人與富人的關係也未必會那麼和諧。當窮人意識到,所謂能夠勤勞致富不過是空中樓閣之時,那就是社會問題徹底爆發之時。

靠心靈雞湯是養不了人的。要養人,得依賴真實的雞湯。

……

現在,沒有多少人會“反思”,倭國人也僅僅是被打疼之後的本能反應。

大多數人,包括倭國的大多數人在內,現在不是“反思”,而是“評估”。東方逐漸天亮,而西方逐漸天黑。

天亮的華夏大拿們,正在進行緊急的磋商。當然參與磋商的人比幾人更多,大約幾十人;而幾十人之後將還有一個數百人的會議,接著還有一個由國家元首向全國民眾發布的講話。畢竟,從昨天到今天,發生了那麼多事情,在稍事安定之後,總得給民眾一個交待吧。

從昨天到今天,李冰所展現的實力,確實把華夏給驚呆了。從視頻所顯示的情況看,李冰在轟炸美國或倭國等國時,不但遊刃有餘,而且有如閑庭信步一般,美倭連手都還不了一下。這股力量,目前與華夏關係親密,這算不幸之中的萬幸。而這股力量,願意與華夏相融合,變成華夏自己的力量。這無疑是一個好消息。

但是,這並不等於說華夏從此就高枕無憂了。因為李冰勢力的出現實在太過神秘,誰知道這股力量會把華夏帶向哪裏。誰知道這股力量會不會像一把雙刃劍,既傷害敵人又傷害自己?

另外,李冰雖然說得很坦誠,但這種坦誠也還缺少佐證,或缺少更多的事實。由此,華夏的領導人不得不小心。

有人說,治大國若烹小鮮。這話說得輕鬆。有史以來,真這樣想的人無不是亡國之君。事實上,有史以來的國家,就從沒有哪一個治理曾經輕鬆過,哪怕是所謂的盛世。

治國,不是你有想法就能治好的。古人講的“無為而治”很有道理,但如果你真的以為統治者應該無所作為,那就大錯特錯了。所謂“無為而治”不外乎是強調“為”要慎重,要少一些,不要動不動去興大動作,那樣的話,還不如“無為”更好。這裏,無為是一種相對的順其自然的東西。它的核心意義在於勸告人們最好是少一些想法。作為個體人生來說,多一些想法最多是個人自己累一些;但如果作為國家領導人想法多了,想“為”的東西多了,那就是民眾的災難,國家的災難。在這個意義上,強調無為而治才是恰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