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89章 看榜(1 / 2)

第89章 看榜

這幾日連出了幾日太陽,浦城四周的群山頂上雪融了,城內漸漸也有了幾分春日的氣象。

南國的冬天就如此,最冷的幾日候過去了,天也就日漸暖了。

縣學的胡學正正在齋舍裏來回踱步。

今日浦城驛舍好生熱鬧,福建路轉運使蔡襄麾下五百多人兵馬及隨從盡下榻於此。

照例縣令,主薄,縣尉是要去參見的,並設宴招待,連孫助教也排在接見名單之內,至於他胡學正則不夠格,隻好在齋舍裏。

過了一陣,外頭傳來腳步聲,胡學正湊到窗前一看,喜著將門打開道:“孫助教總算把你盼來了。”

“嗬!”孫助教朗聲一笑,然後道,“學正怎知道我一定會來?”

胡學正心底罵道,若沒有批示,你怎會放在轉運使不陪,而來到這裏。

胡學正笑道:“眼下放榜在即,沒有漕使的一句話,我這心底如何能安呢?”

孫助教道:“州縣學校之事,隻歸州縣提舉,漕使最多不過檢點一二句話罷了!”

胡學正心底再罵到,我就是要你這一二句話啊。

“那不知漕使如何檢點?”

孫助教道:“今晚縣裏為漕使接風,我站在一旁沒什麼言語,即是漕使問到學校時,我出麵答幾句。”

“漕使於學校之事隻說道,遠陶聖世,少齒鄉黌,庠序之事,庠者養也,校者教也,我們州縣學校既要為朝廷養士,也要為朝廷教才,選拔寒俊,除了才學,也當佐察義行。不過漕使路程很緊,怕是不會接見你們學官了。”

胡學正聞言有些可惜,仍道:“漕使真務實重才。”

“不過本州何錄參(錄事參軍)給我轉了今歲十二月五日朝廷新下的令諭,正與明年秋試後年春試有關。你讀來。”

胡學正當即讀道:“自今間歲貢舉,進士、諸科悉解舊額之半。進士增試時務策三條,諸科增試大義十條。另別置明經科,其試法,凡明兩經或三經、五經者,以通八,通六為合格,兼問論語、孝經十條,策三條,分八場,出身與進士等。”

胡學正讀至這裏,忍不住道:“廟堂上傳聞是真的,朝廷又設明經科了。”

孫助教道:“確切說來,明經科即是原先的諸科,但如今的諸科,則重在大義。”

胡學正道:“如此說來,朝廷設立明經科的用意,是將原先的諸科從訓詁轉向章句,而為了堵住悠悠眾口,又恢複了以訓詁為重的明經科。”

孫助教與胡學正二人相談的,正是關切到章越,郭林等眾多諸科考生的一件大事。

宋朝的諸科與唐朝的明經科一樣都是考帖經墨義,也就是死記硬背的功夫,說白了就是隻訓詁不章句。

但如今朝廷新設明經科,考試內容與唐朝明經科無異。

可是諸科的內容,正式加了十道大義。這大義正是偏向於章句的內容。宋仁宗在詔書裏如此寫道‘明經之所舉,前世而已效,比緣其故,用廣於求’。

孫助教,胡學正二人對視一眼,不知此消息是好是壞。

朝廷增設明經科,無論人數多少,等於為了原先學習諸科的學子們多了一個出路。

而朝廷又改了諸科的考法,又為原先諸科的學子們平添了許多難度。

胡學正道:“請教孫助教我應當如何?”

孫助教道:“此番公試,可酌情看大義的題目,以此定上下。”

“此詔一出,國子監也必然重設明經科,雖說如今的太學生多是憑幹係而進,但別人吃肉終要給我們州縣的寒俊一些湯喝,這也是漕使的意思。”

“我打算以新置明經科的名義,從州裏增報兩名明經生至國子監去赴試。”

胡學正皺眉道:“國子監會許麼?”

孫助教笑道:“別忘了,朝廷傳聞蔡漕使要入朝出任翰林學士,難道國子監還會不給咱們福建路這些軍州一些顏麵麼?”

胡學正點了點頭了:“那麼此番公試……”

“你把卓異者報來,其餘再等李學正定奪。”

等待公試放榜這幾日,章越一直於縣學內,每日讀書習字,有時也往家中食鋪幫手。

章記食鋪近來的生意一直很好,即便沒有酒水這一進項,又是寒冬之時,也有很多百姓來食鋪吃飯。

至於章越當初借彭經義的兩百貫錢也是早已還清。

一切都很順利,就是等候著放榜之事,章越之前有聽說福建路轉運使蔡襄要來,而學正正好卡在這時候放榜,其中是否有什麼關聯。

這時候瓜田李下,章越也不好去見胡學正,但消息一直有陸續傳來。

如這一次朝廷有了令諭,在諸科外,另設明經科。

從這一次解試,省試起諸科加試大義十道。而明經科就是原先的諸科。

故而州學在推薦入國子監學生的考量,既是章句出眾,也有訓詁突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