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154章 買賣(1 / 3)

第154章 買賣

吳府。

歐陽家大娘子吳氏這日回娘家。

如今吳充已是升任京西轉運使,身在洛陽,不在汴京內。

而吳安詩,吳安持皆得了蔭官。沒有吳充的約束,吳安詩倒時常不著家中,倒是吳安持打理吳家在京的關係。

吳氏與母親李氏,長嫂範氏那說了陣話,即來到了十七娘的閨閣裏。

十七娘正依在欄邊看書,見到吳氏即笑著道:“姐姐終來看我了?”

吳氏笑著拉著十七娘坐下道:“還在看書啊!”

“是,見過母親和嫂嫂方來的?怎也不叫我去?”

吳氏道:“之所以不叫你去,是有幾句體己話想與你說。”

“可是姐夫的事?無妨大不了下一科再考。”

吳氏歎道:“哪有這般容易,以後在不在京裏還是兩說。”

“怎麼真要去潁州?”

“公公有此商量,他如今官越當越大,但是朝堂上忌憚他的人著實不少,如今隻是有官家的聖眷在,但以後與其在京師作人的眼中釘,倒不如回潁州去。”

“再如何也有爹爹照顧著,再說公公回去,但姐夫卻可留在京師,他真的不考了?”

吳氏聽了不說話,十七娘連道:“姐姐,去潁州也挺好,臨汴京也不算太遠。”

吳氏笑了笑道:“好了,家裏將你的終身大事議得如何了?我聽聞哥哥一直主張如今在太學的劉幾,但爹爹他卻是不許。”

十七娘道:“此事哪輪得到我作主,沒有問罷了。”

吳氏歎道:“是啊,輪不到我們做主。我們至小被教導陽貴而陰賤,陽尊而陰卑。男人內外不井,不共湢浴,不共廁,不通寢席。

“女子無故不窺中門,有故出中門,必擁蔽其麵,夜行以燭,無燭則止。男不言內,女不言外,切不可作妒婦悍妻。”

“但教了這麼多,就是在家聽父母,出嫁聽夫婿,什麼事都不許我們做主,包括婚事。你知那你二嫂為何不得母親喜歡麼?”

“為何?”

吳氏道:“是因她知書達理,然好自顯。”

十七娘看了一眼手中的書心想道,二嫂王氏的詩真是寫得好,她有詩寫給其父王安石‘西風不入小窗紗,秋意應憐我憶家。極目江山千萬憾,依然和淚看黃花’。

這首詩一出在汴京備受稱讚。而王安石也常寄信與女兒唱和。

但此詩卻惹得婆婆李氏不快,‘依然和淚看黃花’你這麼說,豈非顯得在我吳家過得不好麼,而且書信還傳得滿京城皆知。

故而李氏就刺道‘知書達理然好自顯’。

“二嫂的父兄都是當世名儒,二嫂清高些,眼光高些也是情理之中,說來也是二哥不爭氣不肯上進,倒不能全怪二嫂。”十七娘為王氏分辯了幾句。

吳氏道:“話不能這麼說,長嫂也是書香門第出身,但她卻在母親麵前一直謹小慎微,甚連詩詞也不寫了。你二嫂啊!平日在家中怕也隻有你能與她說得上話。”

十七娘道:“我平日與二嫂也就說些詩詞文章的。”

吳氏道:“母親不喜歡二嫂,你切不可與她走得太近。”

“曉得了。若我是母親肚子裏出來的,就沒這嫌疑了。”

吳氏急道:“你終身大事握在母親身上,你這時需再三謹慎,要知道明年這時候你的婚事也就差不多定了。”

“你可不要學我,當初爹爹與公公交情好就定下婚事,我初嫁時也是滿心歡喜,以為是如意郎君。但是嫁後方知你姐夫整日喜好擺弄金石,收藏古籍,研究些典章掌故,他是有才華,然於應舉卻絲毫不熱心,平日隻作個樣子來糊弄公公罷了。”

“日後公公一卸職,他在汴京就無法安身,隻能跟著回潁州去。就算官家開恩,蔭了官怕也是誌不在仕途上。這挑夫婿,唯視才華與誌氣,缺一不可。這些年看了公公門下那麼多人,獨曾子固最值得稱道。”

十七娘問道:“曾子固?是啊,他文章倒是很好,尤其是策論。”

吳氏看了一眼十七娘道:“十七……”

十七娘笑道:“姐姐,我知道,你不必拿自己的事來告誡我。我心底早有分寸了!”

“分寸?”

十七娘道:“我最欣賞如今京中兩位主母,一位是梅公(梅堯臣)之妻謝氏,每當夫君與客人的談話,她就在屏風後竊聽。等客人走後,謝氏再與梅公品評人物,分辨賢愚。梅公不但不非議,反讚其妻性識明而知道理。”

“還有一位則是姐姐的婆婆。內臣曾有言欲搭至歐陽公,間語與她,她卻言道,此朝廷事,婦人何敢預,且公未嚐以國事語妻子。”

吳氏問道:“一個言外事,一個不言外事,有何不同?”

“能則言,不能則不言。”

汴京寒雪。

馬上就要到了年末了。

這時候官家會下一道聖旨賜予諸軍班薪炭。

至於太學生則沒有薪炭。

事實上自胡瑗離去後,朝廷對太學的補助已是比原先少了許多。

李覯如今管勾太學,雖說也有與幾位博士,直講拿出錢來在膳食上貼補太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