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160章 見麵(3 / 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王安國見了大怒,二人自此絕交。

由此可知,切不可隨便譏諷他人,哪怕是再好的朋友也會鬧翻。

章越見王安國微微一笑入座,舉起茶盅呷了口茶道:“吾本料令兄會親自見我,卻不曾想兄台來此。”

王安國見章越如此從容問道:“你說你自承寫此詩,是為了見吾兄介甫?”

章越道:“一首三字詩何足掛齒,尊兄在曆任素有政績,然回京上了萬言書懇言國事。在下實不由扼腕歎息,尊兄之才不得其時也。”

見章越故作大人的口氣,王安國笑了笑道:“你尋常小子,有何見識可以教吾兄。”

章越道:“吾觀尊兄萬言書故古之人欲有所為,未嚐不先之以征誅,而後得其意。”

“又舉詩曰:是伐是肆,是絕是忽,四方以無拂。而言此‘文王先征誅而後得意於天下也。”

“敢問王兄,何為征誅?”

王安國笑道:“聽聞三郎之前是經生,論說文解字,吾不如三郎。不過以荀子之言‘故樂者,出所以征誅也,入所以揖讓,’可言之。”

章越道:“王兄何必顧左右而言他。一味講征誅,夏桀商紂則不失天下,商湯周武不可得天下。”

王安國點點頭道:“商湯戰於鳴條,周武征於牧野以征誅取天下。至於商湯周武除了講‘征誅’,還講了什麼還請告知。”

章越道:“還有利益。”

“利益?”王安國還以為章越會道‘仁義’二字呢。

“為何不是‘仁義’?”王安國正色道,“豈不聞‘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讀書人何談利益,而言‘仁義’?”

章越心道,你的政見果真與你哥完全不同,否則即不會用‘仁義’來駁斥自己。

章越道:“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此語出自賈生的過秦論,然我觀過秦論此文言肥意瘦(錢鍾書說),不過尓爾。”

見章越敢批評過秦論,王安國也是吃了一驚,這少年越來越不像話了。

“若說你之前說辭還有幾分新穎之見,但如今看來簡直不知天高地厚。賈生的文章也是你可批駁的?若是你不說出個所以然來,即要怪我不留情麵。”

章越道:“王兄動氣了,賈生的文章固然是好,但就過秦論而言,論意卻不高!”

王安國冷笑道:“如何不高?那我倒是要洗耳恭聽了。”

章越道:“不敢當,易經有雲,一陰一陽謂之道。故易經的乾卦坤卦一陰一陽即道盡了天下一切。方才王兄所言,故樂者,出所以征誅也,入所以揖讓。”

“故而自古以來,先王無不以此治理天下,左手利益右手征誅。”

“非利益,而仁義!”王安國再度強調。

章越笑道:“王兄何為仁義?秦失天下,因殺宗室,坑儒生,薄秦民,役天下。”

“宗室即家人也。無宗族血親如何馭士?秦王一統天下,以士為宗室,以宗室為士。故秦王殺宗室,視宗室與士無二也。”

“儒生即四民之首也,無儒生如何馭國人?秦王一統天下,以士為國人,以國人為士。故秦王坑儒,視士與國人無二。”

“秦人即國人也,無秦人如何滅六國?秦王一統天下,以國人為六國,以六國為國人。故秦王薄秦民,視國人與六國百姓無二。”

“役天下,視百姓如牛馬,故而秦失天下,在於失仁義。何為仁義?在於利益者,先於親族,次於士,次於國人,再次於天下!於賈生的話來說‘秦本末並失,故不能長’。”

王安國聽了麵上一句不發,心底的震撼實是無以複加,天下間除了他的兄長,從無第二個人說話能令他震撼到這個地步。

話說到這個份上,但見桌上的菜是一筷未動。

章越當即道:“故而太祖立國時有訓‘南人不可為宰相’道理也在此中了。”

王安國聽了點頭,以章越的話來說,太祖奪取天下靠得是文臣將領都北人,至於南人都是當初被宋朝所滅的南唐國民。故而用北人為宰相,也就是‘仁義’,合於以儒治國。

“所謂仁義用在治國,就是合於既得利益,太祖平天下後,厚待功臣,不殺讀書人,甚至不以南人為相,都是合於既得利益,合於仁義。合於仁義,故本朝垂百年來,可稱得太平盛世,全仰賴在於‘仁義’二字,然也因合於仁義,如今遼夏虎視邊陲,國敝民困,也全怪於仁義二字。”

“那麼三郎為何言為何說治國,以利益而非仁義?”

章越道:“令兄在言事書中所提‘易更革天下之事,合於先王之意’,要從學校中選拔人才,日後提拔任用,再行以征誅之法,此鑒於範相公新政不得人才之失。”

“然而變法在於富國,要富國,不取於上則取於下,取於下則國亡,秦之亡在於失於民不在於失於仁義。故而這也是我為何所言,賈生過秦論立意不高之故。然而取於上,此合乎於仁義麼?憑征誅之法可壓一時,卻不可長久,治國長久還在於利益二字。變法即不得於仁義,令兄又以何利益補仁義之失呢?”

聽到這裏王安國忍不住拍案道:“佩服,真佩服啊!如此說來以三郎之才,三字詩確實也不足一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