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246章 殘信(1 / 2)

第246章 殘信

十二月,歲末之時。

離省試不足一月。

汴京十一月下過數場雪後,進入十二月卻是再也不下雪了,進入了一個旱冬。

每當到了這個年節,汴京的各行社又熱鬧起來了。

如團行年底祭祀最多,至於演雜劇的‘緋綠社’,唱曲的‘遏雲社’,紋身花繡的‘錦體社’等等各自聚集,到處都是人頭攢動,社眾遊街過市的景象。

汴河兩岸酒肆林立,又到了大比之年,天南地北的讀書人在此暢飲,定交,尋誌同道合之士,讀書人間也喜結讀書社,書社鳩首多是學識高,行誼全,可以師表後人之人。

期間也有不少學子與青樓女子結下終身的友誼,這樣的事在每次的科舉前都有流傳,其中不少膾炙人口的被人編作了戲劇。

入了冬後汴河兩岸更加繁華,這個冬天乍寒複暖,冬日高照在汴河上,河麵上一番波光瀲灩的景象。

乍看這汴河甚好,但若走到近處仔細一看,可以見得住在兩岸的汴京百姓每日將髒物倒入汴水中。髒汙泡沫及雜物不住隨著汴河船的往來而浮沉起伏。

這汴河一景,就似這大宋朝,遠處看很美,近處看則滿是汙垢。

從王安石那回來後,章越一直悶悶不樂,這算自己入京後遇到的一個不小的挫折。

不過這些日子章越也並非全無所得,太學學錄雖說沒有職事,但卻很有好處。

太學生是社會的精英,他們不少出為官員,也有在地方教書,甚至經商的也有,通過太學學錄這個身份是可以將這些資源整合到一起的。

人脈可謂至為關鍵。

但如今章越人就是高興不起來。

章越從盧直講那回到齋舍,但聞到屋子裏悶著一股子炭爐子的味道,轉頭一看但見黃好義直挺挺地躺在鋪上。

章越嚇了一跳,立即支起窗戶,上前搖動黃好義雙臂,見之不醒,當即揮起手掌甩了他兩個耳光。

打了五六下後,黃好義一臉朦朧地醒來,捂著臉問道:“度之,何事啊?”

章越見此放下心來道:“哎,與你說了多少次了,點炭爐時不可將門關得這般緊,好歹支個窗啊。”

黃好義道:“支個窗不就冷了嗎?我是問方才是何人打我?”

“有嗎?何人為之?”章越搖頭否認。

黃好義道:“那我的臉上為何火辣辣的?”

章越道:“打蚊子打得吧。”

黃好義露出恍然之色,然後道:“原來如此啊,汴京冬日怎也如此多蚊蚋,方才睡得迷迷糊糊的,我先去打水擦把臉。”

黃好義遠去後,章越坐在自己的榻上看著一旁的炭盆,從兜裏取出一物。

這一封信是他那日去王安石府前寫著,當時雖說也沒指望對方能見自己,但總想若是見了就將信給他。

此信可謂是針砭時弊,算是自己從論壇上看來後來史學大家們,對王安石變法紛紛紜紜評論的一個總結。

其中章越對部分進行了增刪,選出了幾條有針對性的意見,其目的自是為了博得大佬的賞識,同時也是希望能給王安石一個建議,讓他的變法之路能夠少走一些彎路,走得更舒暢些。

這算是一千年來無數人集思廣益的結晶,既有對變法的褒獎,也有對變法的批評。

如果王安石能看了自己這封信,或多或少能夠對日後的變法方向有所轉變,若能使得朝廷在變法的嚐試中少走一些彎路,讓國家少受一些損失,百姓們少受一些苦,那就不枉費自己穿越了這一趟了。

可惜自己在麵對王安石時用力過猛,導致表現翻車,以至於這封信還沒拿出來,即被送客了。

如今章越看著這封信很是無奈,現在留之此信在身已是無意義了,自己總不能再厚著臉皮上門給王安石吧。

於是章越索性往炭盆裏一丟。

然後章越滿是惆悵站起身來,這時齋中有事喚自己出門了。

又過了片刻,但見黃履帶著王安國,王安禮二人來到章越的齋舍。

黃履問了洗臉剛回到齋舍的黃好義得知章越出門去了,然後對王安國,王安禮二人道:“對不住,度之出門去了,兩位改日再來吧。”

王安國,王安禮對視一眼,然後道:“無妨,我們坐此等候就是。”

黃履見了道:“也罷,兩位坐著,在下有事少陪。”

“請便就是。”

黃履說完即是離去,當即王安國,王安禮二人坐在齋舍之中。王安禮與黃好義閑聊,至於王安國則是坐在那滿臉凝重,他此刻沒有什麼心情。

章越是他認可的朋友,但若因自己兄長的關係而失去章越這位朋友,如何是好?

故而王安國,王安禮二人前往太學,就是看望章越解釋清楚,順便再蹭個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