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316章 破天荒(1 / 2)

第316章 破天荒

八月十八日。

秘閣試考畢。

四位考官馬不停蹄當場改卷。五名考生的卷子要經王安石,楊畋四位考官遍曆,在卷後寫下批語,最後議定等次。

製科成績分為五等。

按照慣例一二等虛設,反正隻要你是個人就考不了一二等。

實際考生等次分為第三等第四等第五等。第三第四等有上下之分。比如第三等,第三次等,第四等,第四次等如此。

最差為第五等,第五等沒有上下之分。

至於秘閣閣試在於篩選考生是否入等,以及決定最後參加禦試的人選。

要參加禦試必須入第四等以上,到了景佑年間更改為允許第四次等以上也可參加禦試。

故而能參加禦試,最少也是第四次等,甚至入三等了。

入三等有多難?

宋開國至今製科所取三十餘人中,也唯有十七娘的伯父吳育一人入三等。但吳育不是第三等,而是第三次等。

製科第三等至今無人得之。若製舉考試中能有比狀元更高的頭銜,唯有製科三等了。

最後是否能入三等,取決於禦試上官家聖意。

王安石等五名考官先決斷考生能否過閣(通過秘閣六試)。

六論通四以上,則可過閣。過閣後最少為第五等。

第五等看似在望,但過閣之難難如登天。

雖然能參加秘閣六試都是佼佼者,精英中的精英。故而通一二以及通五甚至全通的考生都很少。

大多人都是通三通四的。

眾考官先看王介的卷子,評卷規矩如下,先看出處,上下文是否交代清楚,至於文意言辭次之。

王介的卷子最後五位考官一致給出了通四的結論。通四也就意味著過閣了。但文章言辭稍遜。

最後給王介一個第五等的評價,這意味著王介無緣於禦試。不過王安石很是為老朋友欣慰了一番。

之後是王魁的卷子,很遺憾盡管眾考官對他的文辭章法都是讚歎不已。但隻有通三,故而以不合格罷之。

卻見王安石為王魁道可惜,與眾人言道,若是過閣,以王魁的文章是可入四等的。

眾人也是遺憾,規矩如此,不能入等就是不能入等。

接下來眾考官們看到蘇轍的卷子。

考官中吳奎本人是天聖五年的進士,又在皇佑元年舉賢良方正能言極諫科第四等。在場之人中唯獨吳奎一人即考過進士科,也考過製科。

吳奎本人也是性強記,號稱無書不讀之人,故而此番製科考試,眾考官以他為主。

吳奎看了蘇轍的卷子笑道:“如今世人要麼尊經,詆經,蘇子由年紀雖小卻好大詞。”

楊畋笑道:“吳公,我聽聞這蘇子由曾言公,穀二傳不足取,治春秋隻取左傳。”

吳奎道:“公,穀二傳確有傳鑿之意,不過至孫泰山後,今人治春秋多有臆說之病,以詆經為能事。此子由貶而有理,二十年後天下治春秋者必有此人一席之地。”

其他考官也是認同吳奎之言,獨王安石一言不發。

最後眾人查閱文章,發現蘇轍在禮義信足以成德論中,沒有交代注釋出處是漢朝的包鹹,故而被判為不通。

眾考官見此多是為蘇轍可惜,就差那麼一些就是全通了。

最後六論,蘇轍以五通合格,初定第四等,到底是不是第四等還要經禦試後再授予最後等次。

之後則為蘇軾的文章。

蘇軾是才識兼茂明於體用科。原先製科十科用得是不同策題,但景祐、寶元年間,先是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茂才異等兩科用同樣的策題。

之後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博通墳典明於教化,才識兼茂明於體用,茂才異等四科用同樣的策題。

如此一來,這幾科即名異而實同。故而這四科進士對外都可以自稱賢良出身。

見到蘇軾六論,眾考官皆一致讚賞,連對蘇轍頗有微詞的王安石也破例對蘇軾讚許。

美中不足的是讀至形勢不如德論時,眾考官都看得出蘇軾於此篇稍有不足。

第一句‘《傳》有之:“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這句話是出自孟子,而並非是傳。

不過瑕不掩瑜。

最後蘇軾得了通五。

當議論等次時,一旁王疇率先道:“篇篇文義燦然,蘇子瞻非三等不可,四等即是屈就。”

楊畋問道:“那是三等,還是三次等?”

王疇道:“當然是三等,而不是三次等。”

要知道製科一二等雖說虛設,但三等也從未有人可以得之,說來也如同於虛設。當年吳育得了第三次等已經是滿朝上下一片嘩然了。

“介甫你來拿句話吧!”王疇向王安石問道。

王安石毫不猶豫地道:“蘇子瞻當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