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381章 定策之功(1 / 2)

第381章 定策之功

建儲之事,朝中大臣前仆後繼多年。

司馬光當初判並州時,就曾多次上疏建議建儲。有的人為的是江山社稷,也有的人為的定策之功,但大多人是為了兩者兼有。

如果建儲成功,這是最大的一塊肥肉,豈是章越剛入經筵就能染指?

故而章越一句‘臣附之’,既給天子留下一個謹慎可靠的形象,同時也不可以沾司馬光的光。

不是自己的潑天之功切記不能要,否則就是殺身之禍。

再說此議是司馬光提出來的,他來主之,章越不過是恰逢此會,還要感謝司馬光願意提攜自己。

官家卻道:“當初朕經筵暈厥之時,爾道了宰相需親睹天顏,以為確斷,不可聽宮人道聽途說之詞,實為真知灼見。如今為何卻這般謹慎了?”

司馬光看了章越一眼。

章越心道,這可是皇帝一定要自己說的。

章越道:“啟稟陛下,臣以為司馬學士所言在理,小宗入大宗確實為民間家法,但是國體之事茲事體大,還是請陛下先與中書宰相相商才是。”

司馬光微微點頭。

章越這話的意思,說是與中書相商,看似為官家考慮,沒有絲毫臣子逾越要替天子下決定的意思。

相反章越真說一番話支持司馬光的意見,官家反而會多一層顧慮,起一個適得其反的作用。

韓琦等中書宰相的意思還不是要早立儲,絕對沒有反對的道理。同時還將定策之功推給中書,如此一旦建儲,無論中書還是新君自不忘了章越的功勞。

官家聞言點了點頭道:“這是持重之見,選宗嗣為皇嗣自古有之,那麼兩家卿家去曉喻中書吧。”

章越正要應允,一旁司馬光卻一口回絕道:“此事還請陛下自喻中書宰相,臣不敢代勞。”

章越聽完對司馬光佩服五體投地,自己方才應答已是很取巧,但司馬光卻更高了自己一籌。

真不愧是寫出資治通鑒的牛人啊。

勸天子建儲之事,真是急不得。這其實與追妹子講火候也是一樣,都要進行到最後一步,反而跟妹子說,你還是再考慮考慮吧,一副對人家終身考慮的樣子。

之前範鎮,唐介,包拯為何勸言建儲沒有成功,就是太急。難不成這一次真叫司馬光把事辦成了?

司馬光說完這一句後,與章越一並從邇英閣走出。章越對司馬光不知為何有幾分畏懼。

論才幹王安石勝過司馬光,但論政治鬥爭的水平,王安石絕不是司馬光對手。

司馬光道:“度之,你覺得陛下心意如何?”

章越道:“未堅也,在許與不許之間。”

司馬光道:“此事急切不得,咱們還是先去中書複命,切記建儲的事不要泄露一字一句。”

章越道:“下官記住了。”

接著章越與司馬光一並來到政事堂,經筵之後,向中書宰相稟告經筵上與皇帝說了什麼,這都是慣例。

趙概今日不在中書,韓琦,曾公亮與歐陽修如平日般處置政務,見了章越,司馬光入內,三名宰執與一旁十餘名聽候的吩咐的中書屬吏一如平常時那般。

絲毫沒意識到這是不同於往日的一天。

韓琦放下奏疏向司馬光,章越問道:“今日經筵上陛下氣色如何?”

司馬光道:“陛下精神尚好,商議了半個時辰,皆無氣促之色。今日經筵上陛下詢我等江淮鹽事,我與章學士依規矩答之。陛下要中書就此事拿出一個條陳。”

韓琦對曾公亮道:“如三司鹽鐵司是盧士宏,可令他先寫個條陳至中書,與他透個風效仿蔡挺在江西治鹽之策。”

曾公亮點了點頭招來一名小吏即去辦了。

韓琦拿起公文,看似隨意地向司馬光問道:“聖人還有言何事?”

韓琦說完聽司馬光沒有立刻回答,不由抬頭看向了他。韓琦放下了公文,重新審視司馬光與章越。

司馬光資曆在前,章越不可能居先而搶答,而且立儲之事確實是司馬光的功勞,自己不過沾了司馬光的光。

韓琦示意左右先行退下,司馬光斟酌了一番言辭道:“陛下還與我與章學士說了宗廟社稷大計。”

曾公亮,歐陽修微微調整坐姿,氣氛頓時凝固。

韓琦略有所思,示意章越與司馬光先行告退。

司馬光,章越到了堂下,但見禦史裏行陳洙等候在此,等著中書宰相的接見。

章越見了陳洙立即正色行禮。

他與司馬光都是自己鄉試時的考官,陳襄當初拉自己走過他的後門,後來為了避嫌二人雖沒有公開往來,但對方仍是將章越如同子侄一般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