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620章 強勢複出(1 / 2)

第620章 強勢複出

王安石不待內宦通報,即直接大步上殿,這一幕看呆了在場的所有人。

陳升之,李常都是吃了一驚,他們以為王安石不會複出視事的,沒料到今日竟是出現在這大殿之上。

官家則是又驚又喜。

曾公亮似乎是早有所料,而呂惠卿則不動聲色。

王安石目光掃過他們,將所有人表情都看在眼底。

王安石對官家道:“台諫之議洶洶,似陳升之,李常自當變,不能守一。唯獨臣愚蠢,誠不見其不便,更不敢妄同於流俗!”

官家恍然,為什麼陳升之等人表現這麼反常,當日在殿上章越,呂惠卿修改過的青苗法已是同意了,還大為讚許,但沒過兩天就又變得這不行,那不便。

原來是下麵官員所施加的壓力,讓他們不敢主張,改變了當初的態度,唯獨王安石不同於流俗。

王安石則道:“陛下,臣與升之議此法時,升之確實是為難,臣便不強升之。既而呂惠卿,程顥則責升之畏於流俗,升之方肯同簽青苗法之文書。當時若升之不同,臣豈敢強之。如今升之奏天下可行之事必須眾人相合方可行之,但議論未合,即無強行之理。”

“但青苗法此時已是推行,並非是臣私議,乃朝廷詔令。大臣們當奉朝廷詔令,以身殉之,不為浮議所改。”

聽完王安石說完,官家聽得這意思似乎是陳升之當初確實反對青苗法,但為了升為宰相,故而不得不附和王安石從於此法。好了,如今當上宰相了,便從於眾人的反對公然反對青苗法了。

陳升之則言道:“陛下,非臣畏於流俗,而是韓公三朝宰相,他上疏反對青苗法,難道這也是流俗不成?”

陳升之之所以反對,很大原因是因為他是韓琦一手提拔上來的。韓琦如今反對青苗法,他當然也要堅決站在韓琦一邊,

其實韓琦上疏後,歐陽修也立即上疏反對青苗法,不過奏疏還未抵達官家那,不少大臣已是早一步知道了消息。

陳升之如此言語,也闡述了自己立場。

而場中呂惠卿也知新政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外有韓琦,歐陽修陸續上疏反對青苗法,內有曾公亮,陳升之響應,而翰林學士司馬光,範鎮,禦史中丞呂公著等人都在站在反對的第一線。

呂公弼,文彥博雖不吭聲,但心底也是反對的。

在四入頭,宰執的文官中,除了韓絳,吳充,韓維還暫時保持中立外,其他人都是一致反對青苗法!

殿中還有李常在此上竄下跳!

呂惠卿心底捏了一把,在這樣重壓之下,試問天下還有哪個人可以在滔天巨浪,立為中流砥柱,在此屹立不倒!

眼見陳升之抬出韓琦,反對青苗法之人似有了主心骨一般。

王安石道:“臣聞河北轉運使劉庠擅停青苗錢,不知此事背後可有人主張?”

去歲河北大災,先遇水災,後遭地震,又兼是宋與遼前線,其地位比與西夏接壤的陝西還更重要。官家派韓琦河北四路安撫使坐鎮大名府。

河北轉運使劉庠擅自停青苗法,這背後沒有韓琦授意,誰也不信。

陳升之出班道:“河北停青苗法,隻能說青苗法不便。”

王安石道:“之前王廣淵力行新法,可從之卻被爾等彈劾,而劉庠力阻新法,不可從之爾等卻不問。這劉庠從大臣風旨,視朝廷法令若無物,若不問罪,豈可為天下效仿?”

眼見王安石要問罪劉庠。

趙忭急道:“臣當時也在河北救災,亦嚐如此奏事,朝廷也不曾問罪!”

這時一直不說話的官家突然想起,當時朝廷為了救災,派吳充,趙忭至河北安撫,因為朝廷拿不出一文錢來。吳充,趙忭拿著一堆空名敕去河北救災。所謂空名敕就是沒填名字的官職任命書,隻要當地富民肯拿錢就災,就賞給你一個官作。

河北都窘迫到這地步了,還能夠更壞了嗎?朝廷要變法,但率先違抗青苗法卻竟是河北官員。

官家對趙忭言道:“不過是當時失問了!如今要辦就辦!”

官家這一表態至關重要,大勢即轉到王安石身上。

官家明白青苗法遭到那麼多攻訐,肯定是有問題。但眼下護得不是青苗法,而是整個變法,一旦青苗法被攻破,整個變法皆前功盡棄。

如今朝野議論洶洶,這裏不守住,以後自己再欲變法強國將不可為。

宋仁宗罷範仲淹後,新法皆廢。以後各地遭災,自己隻能靠封官許願來救濟嗎?沒有青苗法的河北已壞到這個,難道以後還能更壞嗎?

眼見官家站到王安石一邊。

陳升之出班急道:“陛下,河北轉運司言之有理,不可問罪!劉庠隻是請不行青苗法,若議令有罪,則為商鞅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