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639章 功勞(2 / 2)

加之近來朝廷不次用人頻繁,若是再追著資曆不夠的事上作文章,則有些不合規矩了。

曾布雖是囉嗦,但話術沒問題,章越和章衡你們出任知製誥就完全合乎規矩嗎?也不見得吧。

章越對李定出任不出任禦史其實沒有意見。

不次用人?

自己升官就按次序了?沒有外任經曆,如今不也成了小鳳。

身為既得利益者,不可以端起碗來吃肉,放下筷子就砸飯碗啊。咱們對朝廷這樣不按次序用人,那可是舉雙手雙腳地讚成。

不過這樣推舉李定為知製誥,章越,章衡就變成軟骨頭了。

咱們二人的三位前任不惜丟官,也要封還詞頭,到了咱們一上任便同意了,知製誥的臉都給你們倆丟盡了。

章越與章衡對視一眼,叔侄二人都是心意相通。

章衡道:“李定不授禦史,不僅是資曆不足,而且他有不孝之名,最要緊的是他因讚同青苗法而超擢授官!”

章衡點明了之所以封還李定的詞頭,不是因為其他的問題,而是你讚成青苗法授官。

這樣給天下官員一個很不好的表率,隻要支持青苗法的都能升官,反對青苗法的就丟官,這是破壞了朝廷用官的製度。

曾布又絮絮叨叨地道:“小章舍人,布記得你當初到京後,也是因上疏讚成學校改革,故而得到官家賞識的吧,如今……怎又……”

曾布說了一堆話,反正你章衡也是投機新法升的官,怎麼李定不行?

章越道:“升降官員有格,之前李承之因舉免役法有功以選人之身不經舉削,直改為京官,可見過製誥封還過詞頭?”

選人改京官要從五名京官手裏拿到五份舉削,方才可以改京官。

但李承之沒有這個流程直接授予京官,此事非常不符合規矩,官家也親口說,這樣的事朕很少為之,但為了你破一次例。

此事發生在李定授予諫官之前,當時宋敏求三位舍人對此沒有異議。

可沒想到下不為例,往往都變成了下次請繼續!

李定也是選人,也是沒有經過官員舉削,但居然就直授為禦史。這換了誰也頂不住啊,不是一個權字可以解釋一切的。

曾布一愣,章越說得確實有道理正要說話……

章越道:“我這麼說非五十步笑百步,而是一個格字。我們讀書人講經權二字,經是製度,權是權力。李定可以因讚同青苗法不經舉削改京官,這是權,但直授為禦史則不合於經,此事還請子宣稟告給王參政!”

聽章越這一番解釋,曾布還要絮叨幾句,但章越道:“子宣啊!你是子固的弟弟,我們有舊誼,故而我一直給你留有餘地,再說下去就把話就講透了。”

章越的意思,你李定升官必須講一個格字,升京官可以,但禦史免談。

把話講透的意思,若你再下讓李定為禦史的詞頭,我照樣封還你的詞頭!

章衡聽了章越的話點點頭道:“不錯,我也是這個意思。”

曾布聽了章越的話,也唯有無奈地聽從了,然後起身告辭。

曾布回去稟告王安石後,王安石倒是沒有意外道:“子宣盡力了便是。”

頓了頓王安石道:“這青苗法我法自計相李清臣(李參),當初我在三司時雖久與他不合,但如今青苗法卻行之無疑!”

曾布道:“天下皆不知相公的苦心,青苗法已是推行至天下,據布所知,青苗法在民間極便,之前王廣淵陝西實行青苗法至今一年,其中一州散青苗錢五千餘貫,每年兩限,家至戶到,僅計得息錢兩千餘貫。”

青苗錢說是兩分利,但限期是半年,故而年利率其實是百分之四十。

曾布舉例陝西一州放青苗錢,用五千貫本錢一年貸給民間兩次,得息錢兩千餘。

曾布道:“若是朝廷真正推廣至各州縣,每年可得錢數百萬貫。而且得到青苗法一半存留,一半再散息,每年皆可加增。”

曾布說了一番青苗法的前景,王安石問道:“地方可有抑配?”

曾布沉默了一會道:“確是難止抑配。”

王安石看了曾布一眼道:“看來真如當初蘇軾所諫,朝廷不許抑配,隻是一紙空文了。”

青苗法這暴利之下,可想而知地方州縣為了增加財政收入,朝廷不許抑配的話,就是一紙空文。

曾布道:“相公,但朝廷如今已改青苗法,令一等戶不得過十五貫,如此不過三貫,五等戶不過三百文,縱有抑配又有什麼妨礙?”

王安石道:“你說的是,但這是章度之想的辦法,他雖反對青苗法,但對青苗法確有功勞!”

說到這裏,王安石對曾布道:“如章越之意,改李定為他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