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693章 陶士行之才(1 / 2)

第693章 陶士行之才

洮水百轉自狄道而出於隴中。

千裏洮河夏有碧水清波之美,秋有百裏豐收之饒,自唐喪失河西走廊後,這片豐饒的土地數百年來皆為羌人所有。

如今這裏各部蕃部極多,大如冷雞樸部有十萬七千帳之數,也有如鄂特淩、隆博這樣幾百上千帳的小部。

青唐蕃部之間多有世仇,蕃人又最重複仇之義,各部間都有積怨,故而說是一盤散沙也不為過。

隻有董氈,木征這樣的貴種之子才有相當的號召力。

如今洮河附近,也有不少蕃人開始耕種土地,譬如有麥、大麥、青稞等物,不過耕作水平甚是粗放,純屬看天吃飯那等。

此刻洮河的蕃部百姓,看著十幾騎騎兵飛馳而過,為首之人胸前飾有銀鶻圖案,手中還拿著一枚鐵箭。

蕃部百姓們一見即知這是傳箭起兵,隻是不知是誰下的號令?又是去攻打何人?

拓碩部內,其首領正與一名穿著絲織衣綢,右臂戴著瑟瑟臂飾的男子說話。

瑟瑟是一等碧色寶石,能穿戴此寶石為蕃部身份最高之人。

此人便是董裕,董氈的侄兒,木征的親兄弟。

青唐蕃部重貴種,唃廝囉是前代青唐蕃部共主,而董氈是他的第三子,並繼承父親的地位,至於木征是董氈兄長瞎氈的的兒子,從名義上來說還是唃廝囉的嫡長孫,也因此獲得熙河兩州蕃部的支持。

董裕作為木征的弟弟也是唃廝囉的子孫,故能佩戴瑟瑟臂飾,似一旁拓碩部首領雖兵馬比董裕多,但是隻能戴金飾銀的臂飾,屈居於董裕之下。

當即部中接到了木征的鐵箭傳令,要他們點集部中兵馬至抹邦山,準備攻打宋軍的渭源,慶平二堡。

因為蕃部雖有文字,但平日多靠口頭傳遞消息。

胸前飾有銀鶻圖案的蕃部使者被稱為金鳥使。

對方傳來木征的原話:“我木征與漢人盟誓,不取渭源城一帶地,在此屯墾以及謀我青唐鹽井,結果漢人非但不從,還以官職引誘我部下的首領,謀奪我地。”

“我雖被宋朝皇帝冊封為河州刺史,但宋朝官員如此所為,卻不能製止,我向宋將郭逵要求阻止此事,卻屢遭推脫,其又不肯替我稟告宋朝皇帝。”

“如今我木征實已是忍無可忍,為了我們和我們的子孫,能世世代代生活在青唐,喝著洮河之水,請諸位忠義之士一並隨我舉兵,討伐背信棄義這些漢人!一直打到我們的鮮血流盡為止!”

說完金鳥使將鐵箭交給蕃部首領即是離去。

蕃部首領對董裕道:“董裕,如今你還要重奪首領的地位嗎?”

董裕道:“這要看兩位上師是否說服哪位宋朝文官?”

蕃部首領道:“董裕,我提醒你,你要借助宋朝人的勢力重奪首領之位,無疑是與險惡的敵人謀劃,宋朝皇帝的心思便是奪取咱們熙河兩州。”

董裕道:“我豈不知宋朝皇帝的心思,但木征黯弱,無力抵禦黨項與漢人的兩麵進攻,我們青唐必須有一個雄主,那個人便是我!”

蕃部首領道:“所以伱要借助宋朝人的力量打敗木征,奪取了首領之位後再打敗宋朝,但此舉無疑是叛變,是自己人打自己人,當年我們是在一起盟過誓的,我是不會支持你的。”

董裕笑了笑道:“沒錯,我是不會背棄誓言,我先詐降於漢人,作為木征的內應,等到打敗了漢人我取信於木征之後,再趁勢奪取他的位子,你看這樣如何?”

蕃部首領道:“如此……倒說得過去,你一定要記住,漢人與黨項人才是我們真正的大敵,若我們青唐蕃部不團結,早晚有一日被他們各個擊破。”

董裕虛心地點點頭道:“我明白了。”

當日拓碩部接到木征的鐵箭傳令,便派人至各部聚攏人馬。

青唐蕃部與黨項蕃部一樣,平日散居在山間草原裏,一旦作戰便以各自部落進行點集,一日之內便可憑空拉出一支大軍。

青壯為軍,老弱婦孺負責後勤,自家的馬車牛車便是輜重,走到哪打到哪,家也就安到哪裏。

拓碩部的戰士人數雖不多,但卻十分悍勇。

出發作戰之前,部族中的男人紛紛皆以赤色塗麵,使之看過去如同惡鬼一般,憑借著這凶神惡煞的樣子,倒也可壯幾分聲勢。

而在渭源堡的章越,也正在上疏官家解釋此事。

木征身為宋臣,這一次卻來出兵攻打自己,章越必須有一個解釋。

同時對征討熙州蕃部,章越必須有一個規劃才行。

這不同於蘭會二州,這兩州原先是黨項人的地盤。黨項與宋朝本是敵對,章越,王韶率軍推過去就是了,最後打成了什麼樣,朝廷也不會多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