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755章 當殿彈劾(1 / 2)

第755章 當殿彈劾

就在寢殿裏。

官家一麵更衣,一麵聽著內都知張茂則稟告這幾日查點景福殿的收入。

自王安石主持變法後,景福殿中的內庫,從仁宗英宗年末時空蕩蕩地可以跑老鼠的狀態,到了如今財貨已是充填了大半。

這點令官家坐了這張龍椅後,也是真正有了許多的底氣。

但問題是若如此斂財,沒有激起大規模民怨,那麼誠如王安石所言,國不加賦而天下足是確實可信的。

可問題是民間真的沒有怨言嗎?

從近來奏上的官員而言,都是說好話,言新法不僅沒刻害百姓,還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如剛被王安石推舉為淮南路轉運副使的蔣之奇就說,百姓列狀乞求早日推行助役新法,百姓們言,上不推不貲之惠,下受罔極之恩。

王安石對官家說,百姓都是如此想法,如稱助役法使人情不便,則為妄也。

官家心想這蔣之奇不是背叛歐陽修的那個人嗎?他的話能信嗎?於是他聽了這話是有些將信將疑。

蔣之奇後,開封人士,編寫三司敕並諸庫務歲計的郭逢原(王安石弟子)上疏說請陛下侍(王安石)以師臣之禮。

郭逢原將天子比作周文王,周武王,將王安石比作孔孟,要皇帝對王安石持師臣之禮。

官家看了很不高興地對王安石說,這個人很輕率啊。

王安石說,郭逢原這人是人才難得啊。

而偏偏就在這時候,官家又聽說各路開始有蝗災,但各處安撫司又延奏或不奏。官家問王安石為什麼讓安撫司不奏災害之事?

王安石說,蝗害的事本州奏上就好了,不必讓轉運司再奏,如此枉費紙幣筆,也讓陛下勞費精神,不能深思熟慮禦天下之大略。

官家聽了王安石的話覺得是這個道理,但心底懷疑卻更多了。

張茂則稟告完後,官家問道:“聽聞坊間對市易法怨言極多,你可聽說了嗎?”

張茂則道:“聽說了一些,但並未至嚴重的地步。”

官家道:“當初行市易法時,朕早有所料了,那些兼並家商戶們必是生不滿,或許會鼓動百姓鬧事,但隻要不出大的差池,能延續下去,朕就姑且不去談他。”

說到這裏,官家對張茂則笑道:“朕是不是有些三心二意了。”

張茂則道:“臣不得不鬥膽說一句,陛下治國之勤,憂民之心,怕是還要勝過了祖宗,也請陛下保重龍體,莫太過操勞。”

官家笑笑道:“朕不敢說勝過祖宗,但隻要能製了西夏,也好歇息些時日。”

說到這裏,官家突然想起了什麼問道:“你說章越九辭翰林學士,到底是何因?是不是朝中有人阻撓?”

張茂則聞言道:“這……這臣就真不知了。臣雖與章越在英宗皇帝在位時打過交道,但這些年早已沒見過麵了……”

官家點了點頭道:“卿不知無妨,朕等你知的時候再言。”

這時候上朝了,這一日是五天一次的大起居。

官家將禦殿接受百官的朝賀,同時在京朝官也可列朝議論事。

大起居中王安石等宰相都已是列班,至於張商英也是懷疏而來,默默站在班序上,他今日已是經過閤門通稟言自己有疏要呈奏,故而破例允許入殿。

他如今在等候一個合適的時機遞上。

再等片刻,等官家升座後,那班頭處站著那宦官道出‘有事早奏,無事退朝’之語後,若宰執無事要奏時,他張商英便出班將奏疏遞上去。

隨著呼吸的漸漸急促,張商英的熱血也是漸漸沸騰起來,慷慨激昂之意在胸中醞釀,當年韓琦片紙落四相是何等了得。

那是多少年輕官員向往之事,一封輕如鴻毛的劾疏,便可扳倒那些重如泰山的權臣重臣,說出去還不得到天下景仰。

雖說章越地位不如四相當年,但彈劾這般的重臣,可以令自己名震朝堂之上。

想到這裏,這時聽到門外一個聲音道:“臣唐坰請陛下升座,容臣上殿奏對!”

聽到這個聲音,張商英有點蒙了,不僅是他連滿殿的官員也是露出驚訝的神色。

兩府侍立在旁還未向官家奏事,伱唐坰何許人也,居然要上殿奏對,這事情絕對不合乎規矩。

但凡是不合乎規矩的必有重大的事件發生,唐坰身為知諫院的官員沒有經過事先的請示,突然在此刻要求奏對,這不和規矩但誰不敢攔著。

張商英頓時感到殿中的氣氛一嚴肅,片刻後王珪與吳充繼續說說笑笑,殿上的眾官員們驚訝片刻後,也是恢複了從容,該幹嘛幹嘛。

身處於後殿等候上朝的官家聽說了此事。

官家一聽就明白了,唐坰這些日子上了二十餘疏彈劾王安石。

內侍向官家稟告道:“閤門查明唐坰今日本無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