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869章 王安石的推舉(1 / 2)

第869章 王安石的推舉

京城中權力交替傾軋,但王安石已是毫不猶豫地辭京返金陵。

他一路走得極快半點停留也沒有。

一日他於舟上渡河,正值初夏時節,他心有所感賦詩道:“扁舟畏朝熱,望夜倚桅檣。日共火雲退,風兼水氣涼。未秋輕病骨,微曙浣愁腸。堅我江湖意,滔滔興不忘。”

聽到王安石之詩一旁的呂和卿道:“相公誌趣高雅,故能相忘於江湖。”

王安石聽呂和卿之言笑了笑。

下舟後王安石抵至金陵附近,當地官員正在此亭旁相迎。王安石與官員聊天得知江陵也開始鬧蝗災,不免為百姓憂心。

熙寧七年頗多災害,這一次蝗災從北至南到了金陵。

王安石忽見亭上屏風上有一首詩上書‘青苗助役兩妨農,天下嗷嗷怨相公。惟有蝗蟲感恩德,又隨台旆過江東。’

王安石看此詩苦笑搖頭,一旁迎接的眾官員不解其意待看了屏風上的詩方才恍然,這不是羞辱王安石嗎?

迎接的官員當即鬧了好大的尷尬,當場追查到底是何人所題,卻抓不到題詩之人。

王安石則言此事作罷,當日他住宿在山廟之中。

他穿著破舊的袍服,對著半空的明月半晌,他此時此刻想起章越當初勸他‘著力即差’之言,然後回到桌案邊寫了一封信分別給官家,之後又動筆給呂惠卿寫了一封信。

……

信沒過多久即交到了官家手裏。

官家此刻也甚為想念王安石,人走了總是容易念起他的好,但在身邊卻越看越討厭。

以前王安石在相位,官家總覺得王安石實在脾氣太臭,性子太執拗了,但如今王安石走了,他才知道實在是失去了太多了。

不是說韓絳,呂惠卿的新宰相班子不好,隻是也不盡如人意。

韓絳是敦厚長者,但能力卻顯不足。而呂惠卿呢,其才幹比起王安石也不遜色,但問題是對方難以服眾。

呂惠卿為相不過兩個月,之前上流民圖的鄭俠就再次上疏言,呂惠卿此人朋黨奸邪,壅蔽聰明,絕對不可以大用。

鄭俠說當今相公中唯獨馮京立異,敢與王安石提不同意見。請罷了呂惠卿,用馮京為相。

鄭俠此話一出,支持的人還不少。

呂惠卿聽說後立即請官家重責鄭俠究其擅發馬遞之罪,官家正用著呂惠卿,不得已下令打了鄭俠一百板子。

這件事後,官家也對呂惠卿也有點不高興。

王安石是四處樹敵,但他整人隻是貶出京為止,從沒有私下打擊報複了。

官家又聽說王雱的一個頮麵之盆被從人打破了,於是命人在市集上賣了。內侍買了回來,官家一看就是一個普通瓦盆。

官家想到王安石父子二人都是如此儉樸,無任何嗜欲之處也是感動。

這時候王雱為僧本立之案所累,原來有位宗室想升官於是花了錢賄賂一名叫本立的僧人,這僧人正是王雱門下。

官家知道這是有人要窮治王安石,當即下令不許追究。

又聽內侍說王雱害病留在汴京時,章直每日都有去探望。官家也感歎章越無私心,他與王安石不和眾所周知,甚至王雱還視他為大敵。

但章越卻不禁止章直與王雱往來。章直不顧王雱身處嫌疑時,仍與之為友。

如今王安石突然從江陵來信,官家迫不及待地看了。

王安石在信上言自己去金陵後的心情,一開始說臣本楚狂人,本不知名於世,得蒙天子賞識看重,最後臣才薄不足以致君的話,這也是罷職後官員一貫的說法。

最後王安石在信中則再次推薦了呂惠卿,希望天子不要因朝堂上的流言而失去對呂惠卿的信任,必須用人不疑。總而言之呂惠卿這個人大體還是好的嘛,瑕不掩瑜。

同時王安石也是信中第一次推薦了章越,比起推薦呂惠卿的話而言,隻是短短的一行話而已。

官家見王安石推舉章越頗為意外。

至於呂惠卿也收到王安石的來信。

王安石給呂惠卿的信中,批評了他為執政一個月後,所推行的給田募役法,認為此法極不便。

呂惠卿見了王安石的信便很不舒服,對方還是將自己當作門下來看。

以往變法派內有曾布製約著他,但如今曾布已被自己打壓,已無人可製他呂惠卿。

在信末王安石勸呂惠卿要多聽聽旁人意見,似章越,韓維等都有高論,可以補變法之不足。

呂惠卿見王安石之信有些不可思議,自那日章越去見王安石後,似王安石對他的態度有所改觀。

章越實在夠左右逢源,不動聲色間撥弄朝堂局勢。

呂惠卿細思之際,一旁呂升卿提醒他當前往延和殿赴經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