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八十一章 江湖和現實(2 / 3)

也許,這個他們心中所謂的“大俠”並不是他們想象中真正的那個大俠。

江亞這個人物的轉變,引起了觀眾的謾罵和思考,這就是編劇和導演的目的所在。

從容不迫且如同超級英雄一般的大俠揭開了麵罩,變得不像大俠了,他完全的展現了自己屬於人類的欲望和醜陋。

巨大的落差,也許會讓觀眾破口大罵劇情進展不符合邏輯,但是也讓人褪去那種個人化的情緒,去看清所有的現實,去看清他們曾經一度十分推崇的“大俠”到底是一個什麼性質的“俗人”。

回歸現實,拋去所有情緒化的東西,江亞隻是一個為了私欲而暴力的人。

因為他連小孩子都不放過。

在上帝視角下的觀眾,隨著江亞兩次對孩子的所為,於電影後半段中,也站在了弱勢群體的一方,這裏的弱勢群體,就是警察。

可不是嘛!在整個電影劇情發展的過程中,頂著“替天行道俠義之士”名號的連環殺人犯江亞,在前期的時候可不就是一直壓著警察這個群體的嗎?

儀式化的殺人方式,製造出極大的輿論,讓警察陷入輿論的風波之中,在電影的前部分,劇中象征著正義的警察簡直就是沒有絲毫的作用,讓人看得簡直是無囊,而且看上去還總是帶著那麼點事後諸葛亮的意思。

另外,無論是“替天行道”還是“法外製裁”,這樣以牙還牙的製裁方式,總會讓人想到西方電影中的一係列超級英雄。

比如黑暗騎士蝙蝠俠,胸前畫著骷髏臉的懲罰者,失去視力卻的能夠洞察一切的夜魔俠,他們信仰的是黑暗的公正,他們就像黑暗中的一縷陽光,照亮邪惡的城市。

超級英雄之所以火爆,就是因為在“911恐怖襲擊”之後,電影這種承載著一段時期民眾娛樂消遣甚至精神食糧的載體,讓超級英雄化身為正義的使者,成為打擊罪惡、除惡揚善的救世主。

當然這一切都是虛構的,也是超現實烏托邦的,超級英雄代表了民眾在這個罪惡的世界中,精神的寄托,正義符號化的代表,而在現實的世界裏,且正因為民眾這種情緒的存在,才給了犯罪分子可乘之機。

犯罪,頂著一種“美名”開始合理化。

而且在超級英雄電影裏,警察也總是最沒用的,唯一的存在感,就是在案件結束前夕,閃著紅藍色的警笛告訴觀眾,我們來了。

但《心理罪之城市之光》並不是超級英雄電影,而我們的主角,也不是這樣的“超級英雄”,他們是警察,默默地守護者這座城市的警察。

所以,當哥譚市沒有了蝙蝠俠,戈登警長該怎麼麵對小醜、企鵝人、黑麵具、雙麵人他們?

所以,作為一名警察的主角方木,他唯一可做的,就是用警察的方式,熄滅那縷強光,維護法律的尊嚴,遏製社會隱藏的暴亂。

從導演和編劇的大局上來說,這樣的設定沒有任何的錯誤。

但是從一個演員的角度來說,深入的去解讀這個角色,將話題重新的單單凝聚到江亞這個人的身上,以江亞的視角和思維方式再次的走進這個故事的時候,你就會發現這其中的一些東西很不對勁,這情節的發展似乎出現了邏輯的問題,或者說是為了強行的襯托主題,過度的削弱了角色自身的作用。

按照故事前期的表現來說,江亞這個人是不會做出那麼失去理智的事情的,最起碼,他不會去侮辱自己,去顛覆自己的信仰,所以,他又怎麼會在後期的時候無緣無故的殺害廖亞凡這個小女孩?這點讓人想不通。

畢竟,這個時候的江亞還並沒有接受魏巍事件的一個情緒劇變。

這個時候的他應該還是冷靜的,他還沒有“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