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二十一章 果園(1 / 2)

第二十章果園

NMG自治區的植樹造林事業興起於五十年代中後期,在此期間,NMG地區實施重點造林和公私合作造林,進行防護林工程建設。

李德財是在六十年代末擔任的植樹造林委員,在村委會主要工作就是種樹,成就頗大。

口肯板升村裏就有兩個較大的樹林,北樹林占地六七十畝,南樹林占地二百多畝,還有幾個社隊小樹林,樹種以柳樹、楊樹和榆樹為主。

村外田間地頭水渠路旁基本實現全覆蓋,遠望口肯板升,一片蔥蘢,如夢如幻,阡陌縱橫,榆楊林立。

樹木聚自然之氣覆蓋於村上,廟鎮於中,校立於前後,是上好的風水局,主出人才。

村莊所謂風水,就是大多數人住的要感覺舒服。

舒服就是人與人之間,人與自然之間相處和諧,相互依賴,共同協作,共建美好家園,共享美好生活。

家庭關係和鄰裏關係也是風水的一部分,家和鄰睦才能心平氣和,才能致遠。

人要本著萬物有靈的原則,與自然環境包括房屋、街道和樹木等平等相處,自然環境也會對反哺你。

如果一個地方你一走進去,就渾身不自在,也就是這裏的風水與你相克。

如果大家都有這種感覺,那就是風水不好,如果單獨就你一個,那麼這裏的氣場先天與你不符,不要久待,盡快離開。

如果不得不待,就需要你自己去適應和得到周圍人和環境的認同。

觀風水先看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氣場,有的人在這個人文和自然環境中如魚得水,換個地方可能就不適應了。

安居和樂業就是尋找一個氣場契合本人的生活環境和工作環境,才能氣定神閑的生存和發展。

老人常講一個故事,夏日午時,村人請來一個堪輿大家,給他家觀風水,觀後即將離開,見一老漢挑水而歸,一外地人路過討水喝,老漢允了。

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老漢輕碰到旁邊的麥稈垛,幾根麥稈掉入桶內,外地人不以為意,邊吹邊喝。

堪輿大家心生怒氣,不就是喝你一口水嗎?何至於斯。

觀老漢麵相,本人福壽雙全,後人更是大富大貴,堪輿大家有些迷惑,主動提出給老漢家看看陰宅。

老漢高興地答應了,一行出村向北一裏多,隻見一顆大柳樹枝繁葉茂,瑩瑩紫氣環繞。

幾個小童在樹上玩耍,老漢止步說:“不要過去了,娃娃們在樹上玩耍,看見主家到來,必然驚慌,萬一失足掉下,罪莫大焉。”

堪輿大家很是感動,遂就灑落麥殼一事請教。

“路人疾行,正是午時,水剛出井,陰寒不可急飲,容易生病,撒麥稈於水上,路人可邊吹邊喝,可緩之。”老漢說。

“心存良善天照應,你家的風水不用看了。”堪輿大家一躬到底說。

墳樹不是人工特意栽種的,屬於無心插柳。唐時插柳送友遠行,後衍生到插柳送葬。墳樹也可為陰宅聚氣,惠及子孫。

墳前樹是出殯時的出喪棒自然成活,墳後樹也是引魂幡樹自然成活,成活幾率很小。

人與人之間,人與環境之間,相互的感受就像是一麵鏡子,你存仁則得仁,存善得善。

“和諧社會”其實深得古代風水“天人合一”之精髓,平等交流,和諧共處。

塞外村莊,想要舒服就要先有樹,有樹才能聚氣,且攏人氣而不散,聚自然之氣潤澤村莊。

樹多了,形成小氣候,風調雨順,人氣和自然之氣相輔相成,茲要氣順了,萬事可達。

古人講“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其實是風水的延續,澤被後人。

可惜崽賣爺田不心疼,後世上來幾個村長,鑽頭不顧腚,不顧吃相,置整個村莊風水而不顧,全部賣光,使口肯板升風水局一落千丈,人才凋零,可恥可歎。

前世李之重帶女兒回老家,路過隔壁村,尤其是夏天,一條一公裏多的柳樹林蔭大道,橫穿整個村莊。

樹幹粗壯挺拔,樹冠濃密且大,道路兩旁伸出的樹冠相織彙合於路中央,呈拱門狀,每每走到這裏,李之重都要停車下來駐足片刻,欣賞那盎然的綠意,感受那清爽的氣息。

原是自家的味道,卻在他鄉可見,不得不說是一種悲哀,人禍大於天災。

村北五六百米處還有一個占地麵積六七十畝的果園,種植品種以夏果子和海紅果為主,輔以冰果、小蘋果和沙棗等。

1978年09月10日星期日,現在還沒有教師節一說,一早起來,父親告訴他一會兒跟他走,今天村委會要采收果子,他這個林業委員肯定要到場。

帶孩子參加這種集體活動可是第一次,父親怕他在家太悶,帶出來見識一下,李之重很高興。

李德財的28加重永久自行車是七三年買的,出門和載人為主,載貨為輔,外出開會和走親訪友不可或缺,極為金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