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二十九章 撈魚(三)(1 / 2)

風幹魚其實很簡單,首先去鱗去腮去內髒,清洗後縱向劈開,成片狀。

鹽均勻的抹在魚身上了,一百斤魚大概需要三斤鹽。

醃製好的魚掛在戶外風幹,太陽好的話,四五天就風幹好了,然後密封儲藏。

天徹底放晴了,兩點多的太陽也不覺得有多熱。

分魚開始了,魚的種類有五種,大點的是草魚、鰱魚和鯉魚,最小的是鯽魚和餐條魚。

拿兩個大小相等的編織袋先分大的,每袋大概六七十斤,每次裝的量都差不多,各個品種搭配開。

五戶人家先分幾輪,邊分邊觀察剩下的量。

還要考慮每家人數,五戶家人最少也六口,李之重家最多,加李二鳳八口人,最後每人分魚連大帶小估計百斤左右。

總數四千斤左右李拉住估的很準。

李之重和三寶多拿了泥鰍和蝦米,這點東西現在大家都看不上眼了。

家家戶戶老小齊上陣,往自家搬運,接下來的工作量會更大,而且還需要趕時間,那就是風幹。

去鱗去腮去內髒是個繁複的工作,冰冷的水裏一泡半天,那酸爽想想都心悸。

不過不管了,這麼好的東西要是壞了那就太可惜了,刮魚的時候,奶奶都上場了。

李德財安頓好家裏,趕著馬車裝了二百多斤,直接去了公社。

現任書記姓劉,河北老家,和李德財很熟悉,到了後說明來意,李書記很高興,書記家也缺動物蛋白呀。

就算公社這十幾個人分,領導肯定要多分些。

關於魚的來路,他也問了一下,不過沒當回事兒。

現在口肯板升和西海子管理站還在糾纏所有權,公社當然向著村裏。

村委會李德財沒去,安頓李二鳳送的,那是給二閨女長臉的。

李二鳳推著加重永久,馱了一百多斤送了過去,七八個村幹部一人也能分個十來斤,要領情的。

另外給她婆家拿了三十多斤,讓馬玉仁有些不爽。

李德財給二小舅子(馬耀祖)送去一麻袋,讓他自己去走禮。

二小舅子和他也是守望相助,捕魚沒邀請他是因為一來走不開,夫婦都在工廠上班,二來對他影響不好。

合作社,這裏鹽分兩種。

一種是粒狀的大青鹽,一毛八一斤,屬於粗鹽,有些發黑發苦,醃菜或講究實惠的人家購買。

一種細麵鹽,色白味道純正,二毛五一斤。

李德財花了五塊錢買了二十斤,還送了一個裝鹽的編織袋,算是意外之喜。

回頭拿兩條魚過來,一個售貨員一條,再給合作社主任送兩條,人情禮往少不了。

大姐放學就回來加入了隊伍,還有兩個鄰居主動過來幫忙。

晚飯都沒顧上做,大人小孩都是開水月餅加鹹菜,收拾和醃製工作一直持續到晚上八點多。

一斤以上的全部醃製掛了起來,連大帶小二百多條。

除了原來院內晾衣服的鐵絲掛滿,又拉了一根也掛的差不多了。

鐵絲是打頂棚剩下的八號鐵絲,一直留存到現在。

另外還買了三十米十號鐵絲,專門用來做S形鉤子,十公分一個,是掛魚用的。

六點左右,李鳳鳳挑了十幾斤準備拿回去做飯,奶奶又給加了兩條大的。

最後剩下的六七十斤鯽魚和餐條,除了自己家留下十來斤,附近挨好的一家一臉盆雜魚外加兩碗魚米。

魚米居然掏下四五十斤,大家好好吃一頓。

魚內髒也不浪費,喂豬,豬吃不完可以漚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