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162節(2 / 2)

《血字的研究》在此時麵向大眾,可對瑪麗來說是件大大的好事。在讀者們好奇瑪麗·班納特時,華生醫生給了大家解釋,如此巧合,都讓瑪麗禁不住懷疑是不是華生醫生和霍爾主編早就商量好的了。

意識到這點,瑪麗勾了勾嘴角,免不了放鬆下來。

雖然華生醫生的文筆好,故事也是現成的,既精彩,又真實,創作起來哪怕是同樣辛苦也省去了尋找靈感和素材的時間,也叫瑪麗免不了產生的深深地危機感。

要知道她才是最先在《海濱雜誌》刊登懸疑推理小說的那個!

華生醫生——或者說,有著柯南·道爾爵士光環加成的他,今後就是自己的頭號勁敵了。一想到這兒,瑪麗頓時燃起了無盡的鬥誌。

不行,她必須抓緊著手創作詐騙案的故事了,身為已經刊登兩部連載,還有p.t.巴納姆親自造勢的菲利普·路德,要是被”新人”作者比下去,她的麵子往哪兒擱?

等到布萊克伍德上了絞刑架後,她立刻就寫。

這段時間一直在關心光照會的案件,使得瑪麗無暇動筆創作。她已經決定在《狂歡之王》之後擱置一個月的連載了,反正資料和大綱已經準備完全,一個月的時間足夠她順利完稿。

如此決定也並非完全因為抽不開身,而是《狂歡之王》一部作品實在是鬧得太大了。

在瑪麗的身份被公開後,她和霍爾主編商議好,雇了幾個小報記者提前放出了連載結局“劇透”。

有說瑪麗·班納特自暴自棄,直接寫菲利普·路德和普魯托同流合汙,準備收尾之後就要換筆名的;也有說菲利普·路德其實和瑪麗·班納特一樣也是真人,未婚姑娘不過是真實警探的一位親戚而已,根本不可能寫路德向普魯托妥協。

當時的瑪麗不過是靈光一閃,想起了二十一世紀的大ip炒作方式而已。拍攝過程時大肆宣傳自身的劇情需要嚴格保密,可是總是會有時不時的“神秘路透”傳到網上,虛虛實實、掩人耳目,反而引起人的好奇。

瑪麗大概向霍爾主編一解釋,主編先生就立刻領略了其中意圖。說出“劇透”是瑪麗的主意,路德身份另有其人是霍爾主編的主意,主編先生竟然無師自通,自覺領略了營銷的本質:話題度。

兩個截然相反的聲音在《海濱雜誌》發刊前傳了出來,盡管不是什麼大報紙,可也勢必會引發好事者的關注。//思//兔//在//線//閱//讀//

而在此時,《狂歡之王》終於落下帷幕。瑪麗覺得經由了那麼多次營銷炒作之後,她還是消停一個月,等到輿論沉澱下去、光照會的惡劣影響徹底消散之後再繼續連載故事為好。

當然了,菲利普·路德是不可能向普魯托妥協的——雖然瑪麗覺得,小報刊登的那句“路德偵探會和普魯托並肩站在燈光最高點,共同成為‘愚弄市民’的狂歡之王”並非假話。

第三期連載進展到了結尾。

在馬戲團團員的幫助下,菲利普·路德成功地拿到了意大利團夥的消息。他們買通了在盧浮宮做油漆匠的同鄉人,並且在巴黎的某處窮人聚集點租了個公寓。

因為普魯托將“偷畫”一事鬧得沸沸揚揚、人盡皆知,整個巴黎都處在緊張狀態中。特別是盧浮宮,盧浮宮館長為了保護鎮館之寶,不僅向警局提出增加警力,還向政府申請了一大筆錢加強安保,在這個情況下想要偷畫是不可能的,因此來自意大利的盜賊團夥一直沒動。

他們在等。

等待普魯托的馬戲團巡演到了最後一夜,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他和他的馬戲團身上時渾水摸魚,偷走《蒙娜麗莎》。

要是能成功,還可以把責任歸咎到普魯托身上。誰讓他宣布要偷畫來著?就算不是他偷的怕是也洗不清嫌疑了。

事已至此,連菲利普·路德都不得不佩服普魯托這招又險又有用。

不是什麼人都能想出這種歪主意的。雖然深諳普魯托是為了嘩眾取寵奪人眼球才這麼做,馬戲團老板最根本的目的隻有一個,那就是賣票。但他也的確為盜竊團夥下了一個圈套,而這個圈套,他們是不跳也得跳。

在這樣的情況下,菲利普·路德也選擇將抓住盜賊團夥的機會押在了馬戲團最後一天的演出當晚。

他花了好大功夫,不惜用自己的名譽擔保去說服盧浮宮的館長,讓他相信一切都是普魯托為了抓住意大利團夥的圈套,並且將《蒙娜麗莎》的畫作借給馬戲團展出。

又是大費口舌,又是托關係擺證據,周折許久,路德感覺自己仿佛又破了一個連環殺人犯案件。不過他好歹成功了。盧浮宮館長絮絮叨叨了一大堆條款注意事項,並且拿出了一份極其嚴苛地合同要普魯托簽字,一旦《蒙娜麗莎》受到損壞或者丟失,他就算逃到天涯海角也無濟於事。

麵對嚴苛條款,普魯托不僅不畏懼,反而主動加碼,許諾了十倍於自己身家的金錢數額作為保證。

在最後一場演出的當天,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