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228節(2 / 2)

莉迪亞:“你一個人住嗎?”

聽到瑪麗翻譯過來的問題,娜拉苦笑幾聲:“是的。我不久之前同我的前夫解除了婚約。”

莉迪亞:“娜拉,你離、離婚了?!”

雖說在十九世紀中葉開始,英國已經一步一步開始放寬對離婚女性的權益保護。但法律放寬,不代表著社會輿論可以跟得上。在莉迪亞的眼中,隻有道德敗壞、性格極壞的婦女才會離婚,而且並非她們主動提出,而是被丈夫“拋棄”的。

聯係到剛才洗衣女工說娜拉是被丈夫拋棄的女人,莉迪亞的神情頓時很複雜:麵前的娜拉雖然過的不好,但她依然挺直了脊梁,言語得當,和那些洗衣女工詆毀的模樣截然不同。

聯係她的名字和經曆,再加上洗衣女工口中的流言,足以瑪麗確定,麵前的娜拉,真的是《玩偶之家》中的女主角娜拉。

而易卜生的社會問題劇旨在揭露問題,通過《玩偶之家》,他提出了像娜拉這樣的婦女在家庭結構中不具有為人的意義,提出了娜拉應該“學著做一個人”,但提出問題的易卜生沒有義務解答問題。他沒有給出如何解決婦女困境的答案。

而在易卜生之後,魯迅先生在麵對諸多盲目喊著“獨立”和“抗爭”的進步女學生,發出一個同樣具有價值的議題:娜拉走後怎樣。

除卻覺醒的心之外,還需“要有錢”——魯迅先生如是說。

瑪麗無比慶幸的是,這個世界的現實情況多少要比魯迅先生預設的仁慈。娜拉沒有回去,也沒有墮落,她活得很辛苦,但仍保持了為人的尊嚴。

麵對莉迪亞的驚訝,她還是掛著笑容:“我現在一個人活得也很好。在家鄉固然待不下去了,便應了朋友的邀約來到了法國。一開始我接接繡活,然後也接接代人抄寫的工作。旅店老板娘見我識字讀書,答應幫我問問有沒有哪個交際花家中需要女教師。好在巴黎不如挪威保守,總會有機會生存下去的。”

換做是瑪麗,背井離鄉來到異國,她肯定要隱瞞自己離婚的事實,以求重新開始自己的人生。按照娜拉的條件,她不僅識字,應該還會彈琴唱曲,確實適合成為家庭女教師。

但娜拉現在隻能做繡活、代人抄寫,證明她沒有隱瞞自己的經曆。

這樣的勇氣,連瑪麗又免不了心生佩服了。

“那,”莉迪亞到底還是願意相信自己親眼看到的體麵女士,而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