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230節(1 / 2)

“三來。”

凱瑟琳終於讀到了持有反對意見的讀者來信,鄭重其事地補充道:“還是有讀者不想他們在一起的!”

班納特家的四姑娘把信件交給瑪麗,在接下來的拆讀信件環節,雖然大多數人還是表達出了“在一起!”的渴望,但也有少部分的讀者不希望看到這樣的情節。

他們的理由基本上可以總結成三點,首先格蕾絲女士是個反派,美麗的詐騙犯,也依舊是詐騙犯。若是個綠林女賊,或者劫富濟貧也就罷了,可她是實打實的騙錢去揮霍享受來著;其次在前兩個故事中多次渲染了菲利普·路德對亡妻的感情,可以說是用情至深、痛苦至極。眼下剛走出痛苦不久,三個故事的時間線是連續下來的,還沒到兩年呢,就找到了新的“真愛”,那之前的深情豈不是都成了笑話。

大多數不讚同這點的讀者都擁有娟秀的字體——瑪麗大膽猜測,持有反對觀點的讀者應該多數是女士。就比如凱瑟琳遞給她的這封信,落款是一位夫人,她的言辭那叫一個憤慨。

“生前口口聲聲恩愛如初、如膠似漆,死後娶妻生子、重新開始,這樣的男人我見過太多了,”這位夫人寫道,“雖說瑪麗·班納特小姐的故事一向擁有貼近現實的部分,但也有絢爛夢幻的部分。希望瑪麗小姐能夠多多考量,在該現實的地方現實,而在其他地方,則讓你筆下的角色在人們心中留下美好的形象吧。”

言下之意就是,續弦娶妻這種設定也太人間真實了,既然是偵探小說,其中有不少虛構成分,大可不必以這種方式“貼近現實”。

“希望看到兩人在一起的讀者,會因為路德偵探和格蕾絲女士的互動繼續讀下去,”凱瑟琳總結道,“不希望看到兩個人在一起的讀者,也會滿意的繼續讀下去。看來還是不在一起為好。”

而除了菲利普·路德和格蕾絲女士的關係之外,其他的信件內容,更多地回到了案件本身。這讓瑪麗很是高興,雖說《狂歡之王》是她故意“蹭熱點”引來輿論,但之後真實身份公開可不在瑪麗的計劃之內。如果有必要,她還是希望讀者們更關注於自己的故事,而不是“瑪麗·班納特”本身。

這樣一來,第二期連載之後的反饋不如第一期多,但瑪麗覺得,比起詢問討論自己來說,她還是更希望大家關注故事本身。

而霍爾主編寄來的包裹裏,除了讀者來信外,還有幾張不同報刊的舊報紙。

瑪麗拿起報紙先掃了一眼日期:都是月初的了,並且……竟然是經濟相關的報刊。霍爾主編將它們寄過來,是因為上麵都刊登著同樣主題的文章。瑪麗掃了一眼,而後勾起嘴角。

終於來了!

這些文章的主題不是別的,正是關於《支票佳人》裏偽造支票方式的討論。

關於格蕾絲小姐偽造支票的方式,瑪麗可謂是下了大功夫。她向霍爾主編發出求助,查了不少資料的同時,也谘詢了不少業內人士。加上瑪麗穿越帶來的未來知識,最終描寫出來的偽造支票手段算是讓作者和編輯都非常滿意的結果。

瑪麗就等著業內出現討論呢。

她拿起霍爾主編特地放在最上麵的報紙,瑪麗不太懂經濟,但她知道這家報刊在業內相當著名。報刊文章不僅詳細地報道了《支票佳人》中格蕾絲女士製造假支票的手段,記者甚至按照故事裏的細節,照本宣科地嚐試了一番。

記者可沒有小說角色的金手指,他既沒有格蕾絲女士熟練的造假技藝,也沒有特地購買“專業”的造假設備。但即便如此,他得到的結果也算是有模有樣,能看出來是假的,卻也相當逼近於真支票——這足以證明,小說中的造價方式,是可行的!

報刊發行於月初,而瑪麗遠在巴黎,她收到霍爾主編的包裹是有延遲的。想來在倫敦,這篇文章恐怕已經引起不小的社會討論了吧。

這正是瑪麗想要看到的。

有討論,就證明支票確實可以偽造,銀行必須加以重視。於公這對是銀行規範化的推進,是件好事;於私,這次可不是借著別人的輿論來為菲利普·路德博取關注度了。路德偵探經曆的案件在現實中也站得住腳,不就證明他的經曆是非常有意義的嗎。

心滿意足的瑪麗又翻了翻包裹,想看看比爾·梅恩先生是否有寄回信——剛到法國就發出了信件,若是有回信現在也該又了。

可惜的是,這次比爾·梅恩沒給瑪麗回信。

也挺好的,雙方都表明了態度,該說完的也說完了,剩下的話題就放在作品和評論中講述吧。

拆完信件之後,班納特家的三姐妹又細心地將它們全部裝回去。從《連環殺手棋局》開始,瑪麗收到的讀者來信越來越多了,其中還有一些不好的信件內容被霍爾主編扣了下來。她覺得再這麼下去,明年完全可以考慮雇個秘書,幫助自己拆讀信件、整理文稿了。

自從踏出朗伯恩後,瑪麗就覺得生活越來越忙碌了。來到巴黎了還是一樣馬不停蹄地在案件和創作之間奔波,這讓她感覺很充實。

雖然忙,但活得有意義。

這樣的想法,在第二天見到福爾摩斯先生時更為強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