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170章飛象高科技農業集團(1 / 2)

時間進入了十月份,京城的天氣原本就涼,加上一直下了三個月的雨,太陽一直不露臉,氣溫自然就很低。

培訓中心大樓的農業種植實驗到了驗收的時節。

由於溫度、水分、光照、營養都是人為控製的,農業科研人員和飛象集團的員工一起,把這300畝土地伺候的井井有條。

三個月的時間,小麥就成熟了。收割就是人工了,用鐮刀一把一把的割下來。旁邊就是從空中降下來的傳輸帶。把小麥傳輸到大樓裏的脫粒機裏,一粒粒飽滿的麥粒出現了。

此時,站在收割小麥現場的人比收割的人還多。都是全國各地來參觀學習的農業科技人員和官員。

他們都瞪著圓滾滾的眼睛看著這個從未見過的奇跡。

在洪災之前,也有蔬菜大棚這類的種植模式,可是誰也沒想到,除了蔬菜,糧食也可以在大棚裏種啊。

這要是成功了,人類的糧食問題將得到徹底的解決。

種植實驗的項目負責人站在農田的邊上,拿著一個大喇叭,侃侃而談。

莊誠和四女也站在人群中,看著,心裏高興。民以食為天,解決了吃的問題,其他的都好說。

在這兒看了一會,大家又來到了脫粒機的房間。

堆成小山一樣的麥粒,閃著金黃的光澤。

有人伸手抓了一把麥粒,放到嘴裏咬了咬,點著頭,又抓了一把,用力的捏了捏,手中麥粒的充實感讓他嘴角含笑。

有人對著麥堆深吸了一口氣,陶醉在了麥香裏。

很快這一層的小麥全收完了。

有人開始把麥子裝進了麻袋裏,一袋袋的過秤。

所有參觀的人都屏氣凝神的看著。

“報告領導,這塊地的所有小麥都已收完,共有32400公斤。”

“啊?這麼高?”

所有人都驚呼起來。

這層種植麵積是18000平方,將近27畝,按照這個數量來計算,已經達到了畝產1200公斤。可是了不得的成就。

洪災前的畝產是多少?最好的時候也就600公斤,這都頂天了。

現在是以前的一倍多。當然成本也高,可現在不是考慮成本的時候。

小麥的收成讓人振奮。這也堅定了國家對現代高科技農業的投入。

國家農業部門和糧食部門都全力推動這種糧食種植模式。

國家開始製定新的農業政策,鼓勵企業和個人高集約化、高科技室內農業,並給大量的補助和支持。

比如,無償轉讓土地,用於農業大樓的建設。

當莊誠把所有的小麥都收完了,上報了具體的數據之後,國家上下一片歡欣鼓舞。

1620000公斤,就是這棟大樓小麥的收成,1620噸小麥可以養活多少人?10800人。這還隻是小麥的收成,黃豆還沒收,但產量應該不低。

小麥收完之後,把50公分的土壤進行了翻轉,然後重新的播種。按照現在的速度,一年可以種植四茬,也就是一塊15畝的土地,可以收129600公斤,129.6噸小麥。按照現在的種植麵積計算,可收獲6480噸小麥,可養活43200人。

黃豆也開始豐收了,它的畝產比小麥低點,不過也低的有限。按現在的種植麵積計算1350噸,依然可以種3—4茬,這是不得了的創舉。

莊誠以飛象集團的名義,遞交了成立高科技農業集團的報告,京城市政府大力支持,迅速的辦理了營業執照和審批了土地。就在培訓中心的邊上給莊誠的農業集團無償轉讓了大片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