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235章人類正式定居火星(1 / 2)

2019年,來到火星的科研人員越來越多。

在火星的南極和北極都發現了大麵積的冰蓋高原。

——————

於是,在整個2019年,人類設計建造了十幾個電解還原氫氣和氧氣的大型工廠,就建設在冰蓋上,由機器人巡視,人工智能操控。

根據計算,南北極每年將產生1000萬噸的氧氣和2000萬噸氫氣。

氫氣被人類回收了大部分,用來冶煉和動力發電。

在赤道附近,飛象主基地旁的20公裏處,建設了一個100平方公裏的城市。

這座城市由鋼鐵建造了50米高的寬厚城牆。裏麵的街道橫平豎直,房子也是鋼鐵建造的。

因為在火星,最便宜的材料就是鋼鐵,因此,在這100平方公裏的城區裏,在地下挖掘了各種溝渠,然後把塗了防鏽漆的鋼管下到了地下,這就是未來的下水道,然後每隔一段距離就會有更細的館子來連接主管道。

每棟房子下麵都可以鏈接到下水管。

火星上的自然環境相對比較惡略,連蒼蠅都不能存活。

這座城市就是為明年要來的10萬科學家準備的。

由於火星的改造實驗進展順利,讓明年的火星號飛船搭載的人數大大增加了。

因為,火星上可以在密閉的大棚裏種植蔬菜、瓜果。這樣也就表示,在火星可以種植農作物了。

再來多2倍的人都沒有問題。

這座火星1號城市是沒有穹頂的,在城市裏有二氧化碳高溫還原廠,可以大量的製備氧氣和碳。這樣在城市的周圍緩慢的釋放氧氣,讓人們逐漸的適應這樣的環境很重要。

2019年,在赤道附近,用人工幹預的形式,逐漸的有了10次大小不一的降雨。

又通過車輛和飛船的運輸把北極和南極的冰塊運到了赤道城市附近,冰塊融化之後形成了小河或者水蒸氣,這就又增加了降雨的可能性。

大量的草籽在赤道附近被播撒,出現了臨時性的小河和少量的降雨。使這一帶的空氣逐漸變得濕潤起來。

從太空上看,人們已經可以看出在紅色的星球上出現了一圈綠色的圓環,像一條腰帶一樣,把火星圍了起來。

播撒草籽的範圍在逐漸的擴大,從赤道向外延伸,南溫帶、北溫帶。這些草籽來自地球,也有著頑強的生命力。

為了改造火星,人們從地球帶來了各種微生物和魚類。

為了養魚,在火星1號城的旁邊,充分的利用一個大型的隕石坑,把大量的冰塊堆放在這裏,冰塊逐漸的融化想成了一個巨大的湖泊。

根據這個湖水的溫度,人們從地球帶來了很多的育苗和水生植物和其他的微生物、蚯蚓、甲蟲等等。

這個隕石坑早就被科學家仔細的研究過了,還找到了很多的隕石,沒有了秘密才被人們利用起來了。

對湖水的檢測和對湖中魚蝦的解剖就沒有斷過。

主要就是檢測重金屬是否超標。

經過一段時間的檢測,重金屬的含量還是很高的,於是沒人敢吃這湖裏的魚蝦。

當把地球上的各種水草植物種植在了水中之後,經過一段時間的淨化,檢測的結果竟然是重金屬含量降低了。

2020年,火星號飛船滿載40萬人類的科學家、工程師,跨過了4億公裏的距離,來到了火星的上空。

3月初,連續2萬人離開飛船,來到了火星1號城,開始了定居火星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