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四十八章 農業官員的見解(1 / 2)

安德烈與瑪麗娜的婚禮結束後,尤裏開車送我和丹尼婭回青年公寓。在路上尤裏講他是學農業的,以前在新西伯利亞州農業研究所做研究員,現在在農業廳一個部門做領導。介紹完自己的工作,尤裏有些自嘲地講:“農業部門是在政府裏最不受重視的一個部門,無論是蘇聯的還是俄羅斯的農業都是一塌糊塗。想當初學農業是受了父親曾經過的一句中國古話影響,那句中國古話叫民以食為。可是參加工作後才明白,蘇聯政府根本就不重視農業的發展,蘇聯的解體是和蘇聯政府對農業發展的錯誤決定造成農業落後有很大關係,我非常羨慕中國的農業發展水平。”我今剛剛聽了塔瑪茲對蘇聯解體的看法,蘇聯解體是由於多種錯綜複雜的政治經濟因素造成的,蘇聯領導人的錯誤決定和蘇共嚴重脫離群眾加之西方勢力的滲透幹預還有與美國的軍備競賽加上錯誤的阿富汗戰爭等等。現在忽然聽到尤裏講蘇聯解體和農業落後有很大關係,剛好我們又想開發蔬菜水果的項目,所以我就很想聽聽這位農業部門官員的見解,於是我請求尤裏講講著其中的道理。

也許是心裏一直有種苦悶無法訴的原因吧,見有人感興趣這個話題,尤裏便滔滔不絕地打開了話匣子。“鵬,你知道嗎?在沙皇時期,俄國曾經是世界上第一大糧食出口國。正是農產品的出口在曆史上保證了俄羅斯的外彙收入,並為進口機械設備提供了資金。在六十年代前蘇聯的農業還可以滿足本國的需求。可是這種局麵到了六十年代就發生了變化,在六十年代中期西西伯利亞發現巨型油氣田,剛好世界油價上揚了好幾倍。當時對西西伯利亞油氣工業每投入一盧布,經過三四年就可以收回三四十盧布的利潤。這種迅速和巨大的收益在世界經濟史上尚無先例,得益於這種聚財效應,蘇聯通過石油出口獲得了巨大的外彙儲備。蘇聯經濟狀況不用任何經濟改革就得到了改善,可以大量購買外國先進設備和消費品,還保障了與美國進行軍備競賽的財政基礎。基於這種形勢蘇聯政府在六十年代通過了首個關於在國外大量采購糧食的決議,當即開始糧食減產,從此蘇聯由糧食自給自足轉變為糧食進口國。並且逐步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糧食進口國,從而引發了一係列巨大而難以解決的經濟問題。如果不是依靠出口石油,糧食問題很可能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就成為災難性問題。無論是黃金開采,還是木材、棉花的出口以及對外舉債,都不能保證用來進口農產品的穩定撥款。在此情況下,隻有在西西伯利亞不斷開發並開采大型油田,將石油大量出口換彙才能阻止糧食危機的發生。”

尤裏講到這裏歎了口氣後接著:“這個時期,由於蘇聯的高度城市化工業化,城市人口大量增加,國家不得不支付大量外彙用於在國外采購糧食和食品。無法解決的糧食問題動搖了蘇聯經濟的根基。蘇聯農業衰退的基礎是在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形成的。蘇聯選擇了斯大林模式,徹底消滅個體經濟,組織大規模生產,完全剝奪了農民的物質利益,這種大鍋飯的模式使得蘇聯農業發展走向末路。赫魯曉夫也發現了農業衰退造成的危機,曾經嚐試著進行改革,但是所作出的所有嚐試都沒有超出斯大林所實行的僵化的管理模式。農業成了蘇聯經濟中最保守的部門,甚至不允許討論任何有關農業生產轉入市場運營機製的可行性。因為政府不願意、也不打算在農業生產領域實施痛苦的但卻必要的市場化改革,這種情況導致了蘇聯農產品消費市場在八十年代末期的徹底崩潰。如果不是因為七十年代中東局勢的不穩定,造成石油價格的快速上漲,蘇聯取得了巨大的外彙收入的話,我想蘇聯因為糧食問題很可能會提前二十年解體。蘇聯政府錯誤地認為石油價格會一直上漲,並且價格會維持在一個高點,但是令蘇聯政府沒有想到的是,從八十年代世界經濟開始出現連續衰退並伴之以石油價格下降,當時蘇聯極度依賴油氣出口收入來維持經濟運轉,油氣價格下跌使蘇聯國力遭受重創。戈爾巴喬夫改革時期,蘇聯陷入了用增產維持石油美元收益的怪圈,這樣就造成了國家經濟結構失衡。蘇聯超一半以上的外彙收入靠石油出口,而一半以上的外彙支出用於進口糧食和食品。因此,蘇聯經濟狀況直接取決於世界石油價格和穀物價格的波動。到了八十年代中期,石油價格已經跌去了一半,這使得蘇聯經濟嚴重已經透支。無底洞般的阿富汗戰爭還在進行,數千萬噸的糧食需要進口,蘇聯政府隻能靠外債解決,此時的蘇聯已經在火山口上,危在旦夕,所以才有了後來的解體。戈爾巴喬夫也看到了這個危機,但是已經無力回。所以我非常讚賞你們中國的改革開放,打破了大鍋飯,保證了農民的物質利益,提高了農民發展農業的積極性。我非常羨慕你們國家的農業成就,用不到蘇聯一半的國土養活了蘇聯幾倍的人口,在這個基礎上,中國才有了今的發展。如果蘇聯政府能夠早期重視農業的話,蘇聯就不會有解體前的經濟危機,蘇聯不但不會解體,還絕對會成為世界第一的超級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