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80.氣球上的五星期Ⅰ(1 / 1)

〔法〕儒勒·凡爾納著 餘輝編譯

19世紀上半葉,許多地理學家、旅行家和探險家對“非洲之謎”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許多人都為此付出了巨大的精力,有的人甚至獻出了生命。

然而,非洲這片無邊無際的荒野的秘密,還是沒有被徹底揭開。現在,薩梅爾·費爾久遜博士決心要繼承前人的事業,為解開“非洲之謎”做出貢獻。這位大無畏的探險家,打算乘氫氣球由東向西飛越整個非洲大陸。1862年1月14日,他把這次科學探險活動的計劃向倫敦的皇家地理學會正式提出。學會負責人弗朗西斯爵士非常讚賞,決定給他撥2500英鎊,作為科學探險的部分經費。

費爾久遜博士從小跟隨父親參加航海活動。他頭腦靈活,善於隨機應變,從來不知道什麼叫恐懼,對科學事業無比熱愛。他在青年時代精心鑽研過水文學、物理學和力學,還學過天文學、植物學、醫學……知識麵很廣闊。他二十二歲時就完成了環球航行的事業。

費爾久遜博士稱得上是旅行家的典型。不管是什麼氣候,不管遇上什麼樣的困難,即使在最艱險的處境下,他都能泰然處之。19世紀的40年代至50年代期間,他到過印度、澳大利亞和中國的西藏等地,從事探險考察活動。他常常覺得身體裏有一股力量在驅使著他去旅行。他有一句名言——“不是我在趕路,而是路在趕我”,可見他對旅行探險事業是如何熱愛。

乘氣球橫跨非洲大陸,這真是要冒極大風險的大膽設想。為了完成這一創舉,他物色到老朋友狄克·凱乃第作為他的夥伴。狄克愛釣魚,尤其愛好打獵,是個百發百中的神槍手。他為人坦率、果斷、固執,是個地地道道的蘇格蘭人。他千方百計想勸老朋友放棄這項冒險計劃,然而最後還是乖乖地跟著費爾久遜博士登上了征程。

費爾久遜博士有一個忠心耿耿的仆人,大家叫他“喬”。喬是一位聰明、樂觀的小夥子,他已跟在博士身邊過了多年的航海生活,對博士無比尊敬,無比信任。聽說這次博士要駕著氣球飛越非洲大陸,他決心同往,並堅信博士的決定絕對錯不了,這次探險必定會成功。

有了這兩位得力夥伴隨行,費爾久遜博士如虎添翼,對這次探險旅行增強了信心。

博士對這次探險旅行計劃得十分細密周到。他對氣球的結構、容積、載重量都反複做過精密的計算;親自參加設計了氣球的氫氣發生裝置;對防裂用樹膠、吊籃的形狀和結構,以及旅行中會用到的儀器儀表如氣壓表、溫度表、羅盤、六分儀、水平儀、測時計、經緯儀等等,都一件件親自檢驗過;甚至對三位“空中英雄”的體重都逐一過磅;並對帶的鋪蓋、獵槍、彈藥、食品、飲料、餐具、水和壓倉物的總重量,都做了嚴格規定,務必做到萬無一失。

2月20日,一切準備就緒。第二天,三個人登上“決心號”運輸艦,從倫敦出發,經過好望角,直駛非洲東岸。4月15日上午11點,“決心號”在桑給巴爾島的港口拋下了錨。

三位旅行家把氣球安置在一個小島的草地上,接著就忙於安裝製氫設備,給氣球充氣,套上網套,把錨、繩索、儀器、鋪蓋、帳篷、食品、飲料以及獵槍、彈藥等一切用品全都放在吊籃裏事先安排好的地方,最後把一百千克壓倉物分裝成五十袋,放進了吊籃。4月18日早晨9點鍾,博士帶領兩名夥伴進入吊籃,然後點燃了燃燒嘴,讓龐大的氣球冉冉上升到五百米的高空。為揭開“非洲之謎”而進行的氣球探險旅行正式開始了。費爾久遜博士為他心愛的氣球取了個吉祥的名字——“維多利亞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