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十三章(1 / 3)

演形式

秦腔唱詞結構是齊言體,常見的有七字句和十字句,也就是整出戲詞如同一首七言無韻詩一樣排列整齊。和唱詞相對應的是曲調,秦腔板腔音樂結構可以歸納為 “散板——慢板——由中板而入於急板——結束”的過程,也即打板節奏從慢到略快、快、極快、結束以前的漸慢、最終結束的過程。演唱者根據這種循序漸進的節奏,層層推入地展開故事情節。那麼如何來改變節奏的快慢呢?這正是秦腔唱腔“板路”起的作用。秦腔屬於板式變化體劇種,有二六板、慢板、帶板、墊板、二倒板、滾板等六大板式。二六板就是兩個“六板”,一個六板要敲六下梆子,都是強拍。其它各種板式都是將二六板加快、減慢、自由、轉板等變化而成的。這樣藝術家就可以根據劇情需要,使用不同的節奏來表達情感了。

秦腔唱腔中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彩腔”,假嗓唱出,音高八度,多用在人物感情激蕩、劇情發展起伏跌宕之處。其中的拖腔必須歸入“安”韻,一句聽下來飽滿酣暢,極富表現力,也是與其他的劇種有明顯區別的地方。另外,秦腔的唱腔有歡音和苦音之分。顧名思義,歡音擅長表現歡快、喜悅的情緒;苦音適合抒發悲憤、淒涼的情感。這些都需要表演者對劇本的拿捏把握,以更好地表達情感的輔助唱法。

秦腔的伴奏分文場和武場。所用的樂器,文場有板胡、二弦子、二胡、笛、三弦、琵琶、揚琴、嗩呐、海笛、管子、大號(喇叭)等;武場有暴鼓、幹鼓、堂鼓、句鑼、小鑼、馬鑼、鐃鈸、鉸子、梆子等。秦腔中最主要的樂器當然是板胡,其發音尖細清脆,最能體現秦腔板式變化的特色。

秦腔的角色分為四生、六旦、二淨、一醜,共計十三門,又稱“十三頭網子”。演唱時須生、青衣、老生、老旦、花臉多角重唱,所以也叫做“唱亂彈”。有人讚美秦腔是“繁音激楚,熱耳酸心,使人血氣為之動蕩”,正是出於秦腔表演的特色。秦腔的表演樸實、粗獷、細膩、深刻,以情動人,富有誇張性。辛亥革命後,西安成立了易俗社,專演秦腔,銳意改革,吸收京劇等劇種的營養,唱腔從高亢激昂而趨於柔和清麗,既保存原有的風格,又融入新的格調。

藝術特點

其特點是高昂激越、強烈急促。尤其是花臉的演唱,更是扯開嗓子大聲吼,當地人稱之為“掙破頭”,外地人開玩笑:“唱秦腔,一是舞台要結實,以免震垮了;二是演員身體要好,以免累病了;三是觀眾膽子要大,以免嚇壞了”。

歌謠為證:民風淳樸性彪悍,秦腔花臉吼起來。台下觀眾心歡暢,不怕戲台棚要翻。

秦腔唱腔包括“板路”和“彩腔”兩部分, 每部分均有歡音和苦音之分。苦音腔最能代表秦腔特色,深沉哀婉、慷慨激昂,適合表現悲憤、懷念、淒哀的感情;歡音腔歡樂、明快、剛健、有力,擅長表現喜 悅、歡快、爽朗的感情。板路有〔二六板〕、〔慢板〕、〔箭板〕、〔二倒板〕、〔帶板〕、〔滾板〕等六類基本板式。彩腔,俗稱二音,音高八度,多用在人物感 情激蕩、劇情發展起伏跌宕之處。分慢板腔、二倒板腔、代板腔和墊板腔等四類。凡屬板式唱腔,均用真嗓;凡屬彩腔,均用假嗓。秦腔須生、青衣、老生、老旦、 花臉均重唱,名曰唱亂彈。民間有“東安安西慢板,西安唱的好亂彈”之說。清末以前的秦腔,又叫西安亂彈,就是因其重唱而得名。其中有些生角的大板亂彈,長達數十句之多,如《白逼宮》中漢獻帝的哭音亂彈,要唱五十多句,講究唱得瀟灑自然,優美動聽,民間稱做“酥板亂彈”。《下河東》的四十八哭,要排唱四十八句;《斬李廣》的七十二個再不能,要排唱七十二句。花臉唱腔講究“將音”和“嗷音”,調高難唱,能者則成名家。秦腔曲牌分弦樂、嗩呐、海笛、笙管、昆曲、套曲六類,主要為弦樂和嗩呐曲牌。秦腔的音樂伴奏,向稱四大件,以二弦為主奏,人稱秦腔之“膽”。琴師在秦腔戲班中具有重要地位,常坐於舞台前場後部正中。伴奏音樂擅奏老調,音高為“三眼調”。三十年代後改用出調(即下把拉法)。

秦腔的表演自成一家,角色體製有生、旦、淨、醜四大行,各行又分多種,統稱為“十三頭網子”。一般戲班,都要按行當建置以“四梁四柱”為骨幹的三路角色製。頭路角色包括頭道須生、正旦、花臉和小旦,二路角色包括小生、二道須生、二花臉和醜角,其他老旦,老生等角均為三路角色。各路角色的佼佼者,均可掛頭牌演出,其他即為配角。條件優越的戲班,常不惜重金邀請名角。各行皆能,文;武、昆、亂不擋的多麵手、好把式,又稱“戲包袱”,或叫“飽肚子”。秦腔表演技藝十分豐富,身段和特技應有盡有,常用的有趟馬、拉架子、吐火、撲跌、掃燈花、耍火棍、槍背、頂燈、咬牙、轉椅等。神話戲的表演技藝,更為奇特而多姿。如演《黃河陣》,要用五種法寶道具。量天尺,翻天印,可施放長串焰火,金交剪能飛出朵朵蝴蝶。除此,花臉講究架子功,以顯威武豪邁的氣概,群眾稱其為“架架兒”。

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7年6月8日,陝西省西安秦腔劇院獲得國家文化部頒布的首屆文化遺產日獎。

秦腔唱詞結構是齊言體,常見的有七字句和十字句,也就是整出戲詞如同一首七言無韻詩一樣排列整齊。和唱詞相對應的是曲調,秦腔板腔音樂結構可以歸納為 “散板——慢板——由中板而入於急板——結束”的過程,也即打板節奏從慢到略快、快、極快、結束以前的漸慢、最終結束的過程。演唱者根據這種循序漸進的節奏,層層推入地展開故事情節。那麼如何來改變節奏的快慢呢?這正是秦腔唱腔“板路”起的作用。秦腔屬於板式變化體劇種,有二六板、慢板、帶板、墊板、二倒板、滾板等六大板式。二六板就是兩個“六板”,一個六板要敲六下梆子,都是強拍。其它各種板式都是將二六板加快、減慢、自由、轉板等變化而成的。這樣藝術家就可以根據劇情需要,使用不同的節奏來表達情感了。

秦腔唱腔中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彩腔”,假嗓唱出,音高八度,多用在人物感情激蕩、劇情發展起伏 跌宕之處。其中的拖腔必須歸入“安”韻,一句聽下來飽滿酣暢,極富表現力,也是與其他的劇種有明顯區別的地方。另外,秦腔的唱腔有歡音和苦音之分。顧名思 義,歡音擅長表現歡快、喜悅的情緒;苦音適合抒發悲憤、淒涼的情感。這些都需要表演者對劇本的拿捏把握,以更好地表達情感的輔助唱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