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十九章(1 / 3)

特色臉譜

趙匡胤(左一):勾紅色整臉。在臉譜中突出眉眼的圖案:眉間塗條形白底色,左眼上方畫一小龍,四足俱全;右眼上方畫七星圖案。龍和七星均用黑色。臉譜紅、白、黑三色相對,對比鮮明。

曹操(左二):勾大花麵臉譜。全白臉,兩道茨菇葉眉向上吊起,眉下一雙窄長的三角眼,陰險狡詐,兩個朝天鼻孔,隱藏殺機。

李逵(右):勾二花麵臉譜。黑白臉,圖案線條粗獷。畫黑白色“豬腰子”眼,粗眉上吊,勾成三道彎形的風紋,意為“黑旋風”之意。左右兩頰勾黑白彎形條紋,象徵李逵慣用的一雙板斧。

聞仲(左一):勾金銀色臉譜。采用金色整臉的畫法,額門勾一神目。兩眼塗畫紅、白兩色圖案,顯示人物的方正、剛直。

張飛(左二):勾二花麵臉譜。黑白臉,腦門正中畫大“豬鼻雲”圖案,粗大的黑眼窩向上伸延,左右麵頰兩紅色小點,形像粗獷耿直。

馬武(右):勾五色臉譜。臉譜上部為黃色,勾有猛獸頭部圖紋;眉眼運用黑白臉譜的洗筆畫法,富立體感;頰部和頜部分別塗綠色和紅色,以表現人物的凶猛性格。

王彥章(左一):勾二花麵臉譜。黑白臉,由鼻尖往上畫一粗黑線條,至額頂時成三角形,黑白色間運用“洗筆”勾法,以見灰色層次。兩眼加黑色雞爪紋,麵頰點紅,蝌蚪狀黑眉朝上吊起,臉譜粗野而見豪氣。

鍾無豔(左二):勾旦角二爿臉譜。從鼻梁正中把臉分成兩半。半臉俊扮,表現人物善良正直等美好的內心世界;半臉勾臉,全綠色,額畫半邊“豬鼻雲”形,黑眼圈,眼尾向下畫雞爪紋,麵頰五小點紅色梅花圖案,表現人物的剛強勇武和她原是“醜女”的外形。

粵劇代表人物

紅線女

談粵劇必談紅線女。海內外的廣府人都知道,哪裏有粵語,哪裏就有紅線女的“紅派”曲腔。

紅線女從藝六十年,在前人的基礎上不斷開拓、創新。紅線女獨有的以聲帶情、爐火純青的唱腔藝術塑造了一個個光彩奪目的舞台形象——王昭君、李香君、劉胡蘭、焦桂英、崔鶯娘……在粵劇史上留下了絢麗篇章。紅線女的藝術代表著當代粵劇旦角藝術的最高成就,被譽為嶺南文化瑰寶。 紅線女在60多年的藝術生涯中,有40多年是學習、工作、生活在社會主義祖國的懷抱裏。黨和政府的教導、支持,人民群眾的哺育,黨和國家的各級領導人的關懷鼓勵,使她的思想政治覺悟有了質的飛躍,同時獲得了更為廣闊的藝術創造天地。她熱愛黨,熱愛社會主義祖國,她全心投入社會主義文化事業,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她雖有過坎坷,卻不改其誌;她始終牢記毛主席在1958年給她的信中提出的希望,身體力行,努力做“勞動人民的紅線女”。紅線女以自己半個多世紀的藝術實踐和人生道路證明,她真正成為了勞動人民的藝術家。對於紅線女所取得的藝術成就和所做出的突出貢獻,黨和人民都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和嘉獎。

郭鳳女

廣州粵藝發展中心的國家一級演員,正印花旦,是著名粵劇表演藝術家紅線女的學生,紅派藝術的傳人。她在70年代末畢業於廣東粵劇學校後的二十年間,主演過各類題材風格的長、短劇數十個,其中既有《十三妹大鬧能仁寺》、《攔馬》、《王子與蛇仙》等刀馬旦應工的武打戲,也有《寶玉哭晴雯》、《紅娘》等花旦應工的文場戲和《山鄉風雲》、《家》、《白燕迎春》等現代戲,更有《刁蠻公主憨附馬》、《打神》等紅派名劇。她的戲路寬廣,表演細膩,功架紮實,嗓音甜潤,唱腔優。

羅家寶

粵劇表演藝術家。生於1930年,順德人,家父羅家樹是著名的掌板師傅,叔父羅家權勢著名的粵劇演員,香港粵劇演藝名人羅家英是他的堂兄弟。羅家寶自幼生於戲劇世家,從小受到了粵劇的熏陶,對前輩藝人薛覺先、白玉堂、桂名揚等名家的表演和演唱特色很有心得,顧集取各家之長,並結合個人的聲音條件,創造了獨樹一幟好聽好唱的“蝦腔”。

“蝦腔”聲色渾厚甜潤,尤其是中低音區域音質厚實,共鳴強烈,行腔不事雕飾但極具堂皇華采,高音區域雖然非其所長,但他能根據本身聲線特點,發展出一套跌宕有致 。因其小名“亞蝦”,“蝦哥”、“蝦腔”之名由此而來。羅家寶的表演精湛洗煉,儒雅溫文,風流倜儻。並被譽為“小生王”。首本名劇《柳毅傳書》曆演不衰。

文革十年後,他從小生轉攻官生,飾演了《血濺烏紗》中的清官嚴天民、《袁崇煥》中的主帥袁崇煥、《夢斷香銷四十年》中的詩人陸遊,在粵劇人物長廊裏塑造了一個又一個深刻的藝術形象。 2002 年元旦的粵劇新年盛會上,羅家寶獲得了廣東省所授予的粵劇“突出成就獎”。叱吒了舞台整整一個甲子的羅家寶在2002年11月成功地舉辦了“從藝60年粵劇藝術係列活動”,包括巡回演出、推出個人自傳錄、個人曲集、藝術展覽和藝術研討會。在社會上得到了很大的反響。

§§§第四節 經典劇目

早期的傳統劇目,江湖十八本,全為早期演員的“開山戲”。19世紀60年代末(清朝同治中期),有所謂“大排場十八本”,即:《寒宮取笑》、《三娘教子》、《三下南唐》(劉金定斬四門)、《沙陀借兵》(《石鬼仔出世》)、《五郎救弟》、《六郎罪子》(《轅門斬子》)、《四郎探母》、《酒樓戲鳳》、《打洞結拜》、《打雁尋父》、《平貴別窯》、《仁貴回窯》、《李忠賣武》、《高平關取級》、《高望進表》、《斬二王》(即《陳橋兵變》)、《辨才釋妖》(即《東坡訪友》)及《金蓮戲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