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一十三章鮫人迷歌(1 / 2)

趕蟲生涯中,我也遇到過同行,叫羅文尚。可能普天之下現存趕蟲人不超過五個,所以我們聊了很久。據他講,他師傅曾買船趕過鮫人,說是清末中原開始亂的時候,東海鮫人國火止域也跟著亂了,國中征殺不斷,打了幾十年仗,很多鮫人避難上岸。

蘇半山可能就是其中之一。原來天地水陸都有感應,九星排矅之時,天星有變,地有所感,要亂的話,不論陸上或海底,大家一起亂。

羅文尚還說,在文化達哥命期間,有前輩隨漁業公社的船入海,他想趕馱龍,在一個海礁島附近,親眼看見十幾個鮫人戴著紅袖章批鬥一個老鮫人,把那老鮫人推到海礁石上曬,不服旱茶的情況下,出海曬太陽無疑是對鮫人最痛苦的折磨。

想來不論水陸之別,但凡靈長之類,皆應天感。所經曆的都差不多。傳說文隔那幾年,有人在峨眉山見過一群猴子拿洪寶書唧唧喳喳抓耳撓腮的批鬥過猴王。

後來霍殿幾覺得留著蝌蚪孩也沒什麼用,自己己然將孩子他爹誤殺了,再把那蝌蚪孩養死,就過分了。

人性就是這樣,沒有書上說的那麼好的聖人,聖人餓急了照樣搶你糧食。也沒有十惡不赦的惡人,殺人如麻的土匪見有落水喊救命的,一高興也一頭紮水裏救人。這也是當年老子教訓孔子的原因,孔子請教老子仁義的問題,老子就說,烏鴉不染自己就黑,日月不點自己就明,都是自然而然的事,你非要把人整成聖賢,隻是你的私心過重,裝逼沒夠,要求別人這樣那樣,自己占據道德至高點,以此謀利。所以曆代學道的都看不起儒生,儒生也極力打擊道家。道儒不相容,從史記上就有記載了。

言歸正題,在南店駐軍營部西門對過,有一個小湖叫老龍灣,霍殿幾把那蝌蚪孩放到了老龍灣裏。他想法很簡單,蝌蚪孩在井裏都能活,灣裏豈不是活的更自在。

霍殿幾不吸收前車之鑒,不去問問魯蝦蟆該怎麼處理,結果又釀了大禍。

老龍灣湖很小,有幾百米見方的樣子,每月逢五起集,就是說每個月的初五,十五,二十五,在老龍灣有集市。這集有名堂,叫龍咬尾的集,就是圍著老龍灣轉一圈都是集。也叫南店大集。

七月十五,正是南店大集。趕集的人多,各種貨物琳琅滿目,甚是熱鬧。

就在熱鬧之際,老龍灣中央有個人浮出水麵,由於老龍灣很小,所以很多人都看到了,看著像個女子,穿著打扮卻不是當時衣著,披著紗衣,奇怪的是那紗衣出水卻不濕。

那灣中之人懷抱一支魚骨琴,一邊彈一邊開始唱。唱的歌詞很簡單:霍殿幾納命來。

歌詞反複就是這六個字。

這一唱不要緊,合集之眾全都眼神迷離,目光呆滯,被迷住了,不由自主的往老龍灣裏走。

老龍灣水麵雖小,卻是極深,傳說灣底有一眼泉,大旱之年沒有幹過,大澇之年沒有溢過。集上的人,往水裏走是很危險的,看那架勢,水過頭頂,他們也會渾然不覺。

南店軍部內,軍士正在出操,聞聽歌聲,也目光呆滯,不由自主的往老龍灣裏走。

老龍灣出水的是鮫人無疑,鮫人有項本事,能以迷歌迷人,不單是中國文獻如此記載,西方文獻也有這方麵許多記錄,說是航海中,遇到美人魚在礁石上唱歌,能迷倒水手,水手們會不由自主的下船,行至海中即被淹死,人魚會來撿拾水手身上的物品,比如小鏡子、酒壺之類。

天下諸境,唯水域最奇。不用說海中鯨波萬裏,就是陸上也有許多稱奇之處,君不見牛蹄坑中,隻要存水月餘,就會有小魚,並無人撒苗,有些地方的水麵,自成體係,不與外水相通,時間長了,照樣會有魚。

老人們講,魚有魚種,不在水中,是藏地裏的,乘雲而來,隨雨而下,在壤中數十年不死,得水即活,又有那奇愧怪柳,方圓百裏無此樹,但一場雨後就見出苗,這叫雨生。而且天下深波大淵往往相通,有接暗河者,亦有接地眼者。

那老龍灣在宋代時,還是一眼泉,宋季有白水星衝虛、危,虛危兩星分野之地,正是魯北,渤海入虛九度,廣饒入危四度,此地黃河入海,是天下水口,白水星衝犯,致使天下漲水,此是洗滌中華之兆,不久後蒙元犯境,塗炭中原,再無華夏,中原各地水尺泛高。老龍泉本就與暗河相通至海,也就由泉變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