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一百一十四章 石背鼉龍射鹿光(1 / 2)

鼉頭出井,唬的文小吒往後一跳,瓦當掉在了地上。

那鼉頭一半像龜一半像鱷,蟲書雲,南海有鼉,斬其首,曝幹,去其齒,而更複生者,三乃已。鼉乃鱷魚所生,鱷魚能於陸地之上,追牛逐馬,水中覆舟殺人,值網則不敢觸,有如此畏慎之物。其一孕,生卵數百於陸地,及其成形,則有蛇,有龜,有鱉,有魚,有鼉,有為蛟者,凡十數類。及其被人捕取宰殺之,其靈能為雷電風雨,比殆神物龍類。

蟲書說,鼉是鱷魚所生,鱷魚遺卵眾多,能變成鼉的極其罕見,所謂此獸異於常獸曰蟲。鼉就是典型的水蟲,是鱷魚所生,但體貌不同於鱷魚。

鼉有龜甲,那龜甲卻不呈圓形,而近紡錘形,因較為細長,故俗稱為鼉龍。鼉尾似蛟,蛇眼鱉唇龜頸鱷牙。從井口中探出的頭,有足球大小,說明鼉身直徑一米左右,鼉頭一則身五。

鼉欲雨則鳴,俚俗以為鼉能識雨。

鼉之為水獸,本事不大,但鼉身上卻有兩件寶。

鼉背有甲,堅硬似鎧,鼉腹卻沒有覆甲,而是皮革,以鼉皮做鼓,叫作鼉鼓。詩經大雅曰鼉鼓逢逢即是此物。鼉的叫聲也如錘鼓,鼉長一丈,其聲似鼓。鼉鳴應更,每打一更,鼉就叫一聲,古時吳越之間謂之鼉更。鼉每逢更次即出水一鳴,一天之中凡十二次。

鼉鼓有個妙用,敲此鼓,連敲一個小時,即可行雲布雨,電閃雷鳴。入水中敲此鼓,則方圓百米之魚蝦,肚皮翻白,飄上水麵,可用篩取之。

鼉鼓是以前職業求雨人必備之物。是種寶,暗三門江湖上看中的寶物,必有奇用,單純值錢的金玉翡翠,暗三門江湖人家不屑於上眼。

鼉最有用的東西還不是鼉鼓,而是鼉印,印之一字,本是會意,乃鳥獸爪蹄之印記,吃過人肉的鼉有五爪,與龍類近似。沒吃過人肉的鼉隻有四爪。吃過人肉之後,鼉生第五爪,生在項下,並沒有前肢關節,隻有一個小小爪形印在項下,剖來看時,是塊爪骨,比瓶子蓋兒大一圈,和如今公章差不多大,那塊爪骨就叫做鼉印。將鼉印拴在風箏上,於雷雨之夜放飛,念拘閃電的咒碼,將閃電劈到鼉印上,鼉印即由白變黃,取下鼉印來,蘸了魚鰾朱砂泥,這魚鰾朱砂泥是魚鰾熬膠,摻上朱砂的一種印泥。印在活物身上,不論是否是個蟲,都能聽從封印者指揮,時間很短,最多持續一分鍾,加上趕蟲符可以多持續些時間,但手持鼉印之人,不一定就會話趕蟲符,在早鬥寶的喜歡去淘換鼉印、鼉鼓。賣給求雨師,能換套大宅門。

印在死物之上,亦能驅使。舊時江湖中有表演磚頭走路、板凳摔跤之人,手中即有鼉印,印在一塊磚頭上,叫他走路,那磚頭就蹦蹦跳跳的往前竄,跳兩三下則止,印在兩個小板凳上,兩個小板凳憨態可掬的摔跤。此種江湖藝人往往自稱自己用的是奇門遁甲,因為奇門遁甲高人,經常能掐個二指訣,指揮兩個板凳打架,不過人家奇門遁甲能指揮著板凳打散了架子,用鼉印的,隻能扭打兩下,就停了。

因為此印法效持續時間過短,所以大部分趕蟲人對此不是很感興趣。可既然見到鼉項下有鼉印,趕蟲人須得而殺之,此前這鼉吃過人了,吃的肯定是取井水之人。鼉雖然厭牛羊肉,卻喜歡人肉,人肉與牛羊肉不同,牛羊肉煮爛香嫩可口,人肉卻不能煮。煮過的人肉塞鬆顆,就柴了,當年袁大海雖然常吃人肉,卻不懂得烹飪人肉。將人油往水裏一攪,照著陽光一看,人肉油花兒呈月牙狀,是小半圓,其餘所有走獸、羽禽、鱗介的油花兒都是滿月狀。人是天地靈長,肉身占一半,靈魂占一半,因此油花兒不滿圓,呈半月狀。

民國說書藝人,講起武鬆打店,與孫二娘盤了一番江湖道兒,用的就是這個證據,老說書藝人們都懂,人肉不能煮,煮過的人肉塞鬆顆,油花半月是人肉。

那鼉探出井口,本是要鳴更,冒出水麵一看,井蓋開了,不免爪攀井壁上來察看。

把文小吒嚇了一跳。

眾人見鼉龍爬了上來,目運綠光,下唇的獠牙刺過頭頂,不免下意識的往後退。

鼉龍拿人有三招,第一招是尾巴甩人,別說是人,便是水牛,它也能一尾巴打進水中。第二招是魚釣人,鼉在水底,捉到鯉魚,用嘴巴叼住鯉魚尾巴,慢慢往岸邊淺水遊來,鯉魚上半身胡亂打水,尾巴卻被死死咬住,鼉頭潛在水底,渾水中,人不能辨識,此時岸邊的人,隻見紅磷大鯉魚不知被什麼卡住了,伸手去撿,鼉龍即放開鯉魚,一口將人咬住拖進水裏。第三招也是最厲害的招,目運綠光,能懾人心膽,與之相對即驚悸失足,攤落在地,此光有名,叫作:射鹿。凡生靈晚間於岸邊飲水,水中射出綠光來,對眼即落水。以鹿居多,因此叫射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