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71章 五常政大論篇第七十 (2)(1 / 2)

堅成之紀,是謂收引。天氣潔,地氣明,陽氣隨,陰治化,燥行其政,物以司成,收氣繁布,化洽不終。其化成,其氣削,其政肅,其令銳切,其動暴折瘍,其德霧露蕭瑟,其變肅殺凋零,其穀稻黍,其畜雞馬,其果桃杏,其色白青丹,其味辛酸苦,其象秋,其經手太陰、 陽明,其髒肺肝,其蟲介羽,其物殼絡,其病喘喝,胸憑仰息。上征與正商同。其生齊,其病咳。政暴變則名木不榮,柔脆焦首,長氣斯救,大火流,炎爍且至,蔓將槁,邪傷肺也。

流衍之紀,是謂封藏。寒司物化,天地嚴凝,藏政以布,長令不揚。其化凜,其氣堅,其政謐,其令流注,其動漂泄沃湧,其德凝慘寒霧,其變冰雪霜雹,其穀豆稷,其畜牛,其果栗棗,其色黑丹黃今,其味鹹苦甘,其象冬,其經足少陰、太陽,其髒腎心,其蟲鱗倮,其物濡滿,其病脹,上羽而長氣不化也。政過則化氣大舉,而埃昏氣交,大雨時降,邪傷腎也。

故曰:不恒其德,則所勝來複;政恒其理,則所勝同化,此之謂也。

帝曰:天不足西北,左寒而右涼;地不滿東南,右熱而左溫。其故何也?

岐伯曰:陰陽之氣,高下之理,太少之異也。東南方,陽也;陽者,其精降於下,故右熱而左溫。西北方,陰也;陰者,其精奉於上,故左寒而右涼。是以地有高下,氣有溫涼,高者氣寒,下者氣熱。故適寒涼者脹,之溫熱者瘡。下之則脹已,汗之則瘡已。此腠理開閉之常,太少之異耳。

帝曰:其於壽夭何如?

岐伯曰:陰精所奉其人壽;陽精所降其人夭。

帝曰:善。其病也,治之奈何?

岐伯曰:西北之氣,散而寒之,東南之氣,收而溫之。所謂同病異治也。故曰:氣寒氣涼,治以寒涼,行水漬之;氣溫氣熱,治以溫熱,強其內守。必同其氣,可使平也。假者反之。

帝曰:善。一州之氣,生化壽夭不同,其故何也?

岐伯曰:高下之理,地勢使然也。崇高則陰氣治之,汙下則陽氣治之。陽勝者先天,陰勝者後天,此地理之常,生化之道也。

帝曰:其有壽夭乎?

岐伯曰:高者其氣壽,下者其氣夭。地之小大異也,小者小異,大者大異。故治病者,必明天道地理,陰陽更勝,氣之先後,人之壽夭,生化之期,乃可以知人之形氣矣。

帝曰:善。其歲有不病,而髒氣不應不用者,何也?

岐伯曰:天氣製之,氣有所從也。

帝曰:願卒聞之。

岐伯曰:少陽司天,火氣下臨,肺氣上從,白起金用,草木眚,火見燔,革金且耗,大暑以行,咳嚏鼽,鼻窒曰瘍,寒熱腫。風行於地,塵沙飛揚,心痛,胃脘痛,厥逆,鬲不通,其主暴速。

陽明司天,燥氣下臨,肝氣上從,蒼起木用而立,土乃眚,淒滄數至,木伐草萎,脅痛目赤,掉振鼓栗,筋痿,不能久立。暴熱至,土乃暑,陽氣鬱發,小便變,寒熱如瘧,甚則心痛。火行於槁,流水不冰,蟄蟲乃見。

太陽司天,寒氣下臨,心氣上從,而火且明,丹起,金乃眚,寒清時舉,勝則水冰,火氣高明,心熱煩,嗌幹善渴,鼽嚏,喜悲數欠,熱氣妄行,寒乃複,霜不時降,善忘,甚則心痛。土乃潤,水豐衍,寒客至,沉陰化,濕氣變物,水飲內禾畜,中滿不食,皮肉苛,筋脈不利,甚則腫,身後癰。

厥陰司天,風氣下臨,脾氣上從,而土且隆,黃起,水乃眚,土用革,體重,肌肉萎,食減口爽,風行太虛,雲物搖動,目轉耳鳴。火縱其暴,地乃暑,大熱消爍,赤沃下。蟄蟲數見,流水不冰,其發機速。

少陰司天,熱氣下臨,肺氣上從,白起金用,草木眚,喘,嘔,寒熱,嚏,鼽,鼻窒,大暑流行,甚則瘡瘍燔灼,金爍石流。地乃燥清,淒滄數至,脅痛,善太息,肅殺行,草木變。

太陰司天,濕氣下臨,腎氣上從,黑起,水變,埃冒雲雨,胸中不利,陰痿,氣大衰,而不起不用,當其時,反腰月佳痛,動轉不便也,厥逆。地乃藏陰,大寒且至,蟄蟲早附,心下否痛。地裂冰堅,少腹痛,時害於食,乘金則止。水增,味乃鹹,行水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