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2章 1 自然中蘊含著無窮的智慧(1 / 2)

第一章1 自然中蘊含著無窮的智慧

《周易》:包羅萬象的天人合一

提到國學,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孔子。如今世界各地都有孔子學院,中國有孔廟。孔子曾經說過: “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後人對這句話的理解是:假如再給我我一段時間,從五十歲的時候開始學習《易》,我的人生也就不會有什麼大的過錯了。關於孔子學《易》,有一個成語叫做“韋編三絕”,可見他對《易》的用心之深。

北京大學教授馮友蘭先生說,《周易》是一部辯證的“宇宙代數學”。德國哲學家黑格爾稱讚道:“《易經》代表了中國人的智慧。”《周易》曆經數千年之滄桑,已成為中華文化之根,它的品格和精神日漸深藏於中華民族的民族性格中。不少哲學家、思想家、科學家都從《周易》中汲取思想營養,鍛煉自己的辯證思維能力。

《周易》包含著相當豐富而深刻的樸素辯證法思想。它是一部講宇宙萬物與人類社會的變易法則的書。在《周易》中,天、地與人無不包含一陰一陽的矛盾雙方,“陰陽接而變化起”,“剛柔相推而生變化”,整個宇宙都在奔流不息地變化著,沒有一刻停止。《周易》勸誡人們樹立“自強不息”的人生哲學,在客觀事物的變化中,不可墨守成規,因循守舊,而是應把握最有利的時機,采取果敢的行動,同時還要時刻想到“物極必反”的原則,防止“亢龍有悔”的局勢。

《周易》是我國最古老的一部經典,是中華民族聰明智慧的結晶,簡稱《易》,又稱《易經》,包括經和傳兩部分。

在我們的生活中,平時看到的樓房、公路、汽車大多是人類創造的東西,在上古時代可不是這樣,人們住在山洞裏、大樹下,和大自然“親密接觸”,晝夜分明、春秋相繼,人類隻能順從自然的變化。

人們漸漸發現:大樹向陽的一麵,枝葉繁盛,背光的一麵,枝葉稀疏;山坡朝北的一麵,有時候積雪終年不化;朝南的一麵,日照充足,草木繁盛;人活著的時候,說說笑笑,行動自如;但是人死以後,就變得無聲無息,不再理會活著的人;青年人聰明靈巧,老年人遲鈍麻木……於是人們就很自然地認為,萬事萬物都有兩個方麵,一個叫陰,例如寒冷、黑暗、靜止、死亡、衰老;一個叫陽,例如溫暖、光明、運動、生命、青春。據說這時候,出現了一個偉大的帝王伏羲氏,這是一個無比智慧的人,看清了宇宙中這兩類重大的區分,就拾起了一個草棍或者石子,在地上畫出了“——”代表陽,“— —”代表陰。這個舉動看似簡單,實際上是人類曆史上石破天驚的事件,號稱“一畫開天”。把自然事物分成類別,並且抽象成符號,這是人類進行思維的開始。在民間傳說中,這個時候天搖地動,神鬼夜哭。因為這一畫,代表人類從此擺脫了愚昧無知,開始走向智慧和文明,獲得了與天地並立的資格,於是大自然開始懼怕人類了。

伏羲氏還把這兩種符號三個三個地組合到一起,就形成了八卦。八卦來源於八種最常見的自然事物,其中,乾卦代表天,坤卦代表地,巽(xun)卦代表風,震卦代表雷,坎卦代表水,離卦代表火,艮(gèn)卦代表山,兌(dui)卦代表澤(湖泊)。八卦兩個兩個結合,就有六十四種不同的組合,這就是六十四卦,每一卦都有相應的解釋,叫“爻(yáo)辭”。古人就是通過《周易》,借助六十四種卦象來解釋天地自然中的現象,並且以此來指導自己為人處世。